第05版:健康

一起了解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进展情况

主体结构已封顶 预计明年年底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马晓非

9月18日上午,一连几天的阴雨天气后,久违的阳光冲出云层,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项目工地上一派忙碌的景象。

作为河南省重点项目、许昌市重点民生工程,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自2017年5月开工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进度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床位1500张

机动车车位2001个

“目前,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病房楼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封顶,砌体工程完成90%、安装工程完成40%、幕墙埋板工程完成70%。地下车库及人防工程基坑开挖已完成,桩基施工已完成,桩间土的开挖已完成,基础垫层施工完成98%,防水施工完成60%。”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工程部负责人对记者说,预计到2020年年底,该院新院区可投入使用。

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项目位于市区魏文路以东、德星路以西、文轩路以北、清苑路以南,西临中央公园,东接鹿鸣湖体育公园,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该项目占地256亩,总投资17.88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304224.6㎡,编制床位1500张,规划机动车车位2001个、非机动车车位8004个。届时,许昌市中心医院服务能力将大大提升,“停车难”问题也将明显得到解决。

布局科学合理

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在设计过程中,该项目引入了中原人文文化和河南山水自然文化理念,使整个院区环境优美、绿意盎然;建筑取义“坤”卦和太极形态,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病房楼等自北向南依次分布,中间“S”形连廊和圆形通道连接各区域,建筑的整体性和科学的区域划分,能够让患者的整个就医流程更加方便和快捷。

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的室外绿化、电梯、中央空调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完善,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就诊、住院环境;室外景观功能性区域的设置,将使住院患者和康复患者的活动区域更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中央空调自动加湿、新风系统、回风系统能显著提高病房、卫生间、医护治疗区域的空气质量,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幸福指数。

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成后,科室布局将得到整体优化,数字化手术室、日间手术室及门急诊、病房和手术室大型医疗设备的升级将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急救、诊疗和手术时间,提升诊疗质量。

“智慧”升级

智能化元素随处可见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还将实现“智慧”升级。

智能化系统、气动物流系统、机器人物流系统、生活垃圾及污被服物流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其中,智能化系统能实现床旁点餐、送餐,床旁住院信息查询、交费,医护人员查房即时调取病理及检查结果等。气动物流系统能实现病房和术中患者检验及病理样本的即时传输,提高诊疗和手术时效。机器人物流系统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房取药、发药模式,将静配中心和各病区紧密联系起来,节约大量医护资源。智能照明系统、建筑设计的采光井及下沉广场的“软硬件”配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后,整体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将对医院的HIS、LIS、PACS、OA办公、财务资产管理、智能楼宇及能源管理、信息管理等各子项系统进行整合,从根本上改善医院整体的管理运营模式,提高医护人员和行政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医院的智能化。

每天一次碰头会

每周两次例会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许昌市中心医院负责督促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国家规范进行施工,并协调解决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为推进项目顺利实施,许昌市中心医院成立了新院区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制定项目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实行项目建设日安排机制。每天开一次施工现场碰头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在施工现场碰头,把控施工质量、督促施工进度、巡查施工安全。二是实行项目建设周例会机制。每周二在项目现场召开一次监理例会,每周五召开一次项目周例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参会。会上通报项目现场的施工情况、人员组织情况、材料进场情况及施工计划,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安全和进度等问题,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截至目前,已召开74次监理例会和138次项目周例会。三是实行重大问题协商机制。根据项目工作需要不定时召开工作推进例会,依据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协调的事项,邀请相关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重点协调、解决项目在整体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

在不久的将来,一家集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功能更加齐全、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将屹立于许昌大地,切实守护广大群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