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镛
我的父亲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没出过远门,一辈子耕田种地,却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因为他有一颗红色的中国心。
我的老家在偏远山区,交通闭塞,条件艰苦。记得小时候,村里还没通电,到了晚上,每家每户都要燃起松明来照明。但是,松明来之不易,节约起见,我们一家人吃过晚饭,松明就及时熄灭了。这时,父亲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他的宝贝收音机来,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两个电台是父亲了解外界的窗口,就像是暗室里亮起的一盏明灯。
1992年,我上小学一年级,父亲买了一台小型发电机,在屋后的陡坡上蓄了一池水,利用水力发电。水池不大,水力发电受限,可父亲还是买回来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他用铝线自制户外天线,小小的黑白电视机能收到中央台,可电视机画面模糊,屏幕上经常出现雪花。好在父亲很知足,每天傍晚6点50分,准时发电,然后打开电视机等着看《新闻联播》。
时间来到1997年,我们家的小发电机彻底坏掉了,好在村里终于通上了高压电。起初,电力供应不稳定,时有时无。有电时,我们一家人就抓紧时间看电视。遇上长时间停电,那就只能干等着,有时一等就是一个晚上,直到哈欠连天,才心有不甘地回房睡觉。对父亲来说,一天不看《新闻联播》浑身都难受。
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时,我们一家人围着电视机看直播,父亲很激动,不停地感慨:“国家强大了,我们再也不用受人欺负了。”记得1998年特大洪水,全国受灾人口超过两亿,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抗洪抢险,让人深深感动。通过收看新闻,我们的心和祖国的命运绑定在了一起。
时光飞逝,10年后我从学校毕业,留在城市工作。当时,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色电视机,父亲仍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我刚好在老家休假。发生地震那天,我们一家人的心都被汶川牵动着。当晚,父亲一言不发地坐在电视机前,久久不肯回房休息。翌日清晨,父亲起床后第一时间打开了电视机,密切关注着灾区的最新动态。那些天,父亲没有下地干活儿,只是默默地守着电视机,脸上没了往日的笑容。当他看到新闻里公布的捐款账号后,回房拿出200元现金,递给我说:“我不会转账,你帮我捐200元吧……”看着平时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的父亲,我不觉热泪盈眶。
随着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家里换了一台55英寸的智能电视机,农闲时父亲就锁定新闻频道,看国家领导人开会、调研、出访,看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好成绩,了解国家的惠民政策……即便是重播的新闻,他也看得津津有味。他常常感慨道:“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啊!”
不知不觉,父亲已年过花甲,可他这辈子一直没出过远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北京看看天安门。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我一定要带父亲去天安门看看。这不仅是父亲的梦想,还是我的梦想,因为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