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宜居许昌

几十年来,许昌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提质让莲城更宜居

本报记者 胡永鑫

宜居许昌,环境优美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从创“三城”,到“四城同创”,到建设智慧型、创新型、美丽型、文明型、幸福型的“五型许昌”,到建设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的“三力许昌”,再到如今的创建“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几十年来,老百姓印象最深的便是许昌城市建设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这座城市越来越美了。

随着许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优化到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从广场游园的增加到休闲运动设施的健全,如今的许昌不仅绿水长流、风景如画,而且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不仅城市基础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而且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品质、魅力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广场游园多,休闲有了好去处

9月24日,清晨的许都公园热闹非凡,一大早就聚集了不少晨练的市民。跳舞、练剑、打太极拳、慢跑……市民用自己的活动方式,开启了一天的生活。

67岁的市民韩先生每天早晨都会到许都公园遛弯儿。提及这些年城市的变化,韩先生直言变化太大了,在那个缺乏娱乐休闲场所的年代,公园是市民最爱去的地方,想出去遛弯儿,就只有西湖公园可以去。“你可能不知道,现在的许都公园,以前是一片田地。”韩先生说。

许都公园的建设对于东城区的市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2007年6月底建成,在中心广场有一高大建筑物,叫智慧门,它不仅是许都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也因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成为许昌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城市的发展,许昌市有了越来越多的广场和公园,许昌市最长的生态长廊清潩河游园、位于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运粮河公园、位于五一路的帝豪游园等,成为各自区域的地标。随着许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一些气势磅礴、生态优良的主题公园相继建成,如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的中央公园、科技广场以及鹿鸣湖体育公园和位于建安区的北海公园等。

韩先生说:“现在的许昌越来越美,河清、路宽、环境好,走在街上,处处都是风景,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高楼大厦多,许昌城市建设步伐快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许昌城市建设也在突飞猛进,最显眼的便是高楼林立,家住市区劳动路的杨女士表示,以前都是平房,如今住进了30多层的住宅楼,可以俯瞰城市美景,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我小的时候,许昌哪有这么高的楼房啊,在我的印象里,那时候许昌最高的楼是中国银行的大楼。”杨女士说。

进入21世纪后,许昌的高楼大厦便多了起来,尤其是近年来,许昌的高楼更是不胜枚举,一些新开发的小区,随随便便都是二三十层。“现在高楼太多了,低层楼房反而成了稀缺,现在建设的住宅楼都是二三十层的高楼。”杨女士说。

目前,许昌最高的建筑要数中原国际饭店,楼体总高179.97米,是由许昌中原建设集团自己投资、自己施工、自己安装、自己装修、自己经营,旨在打造属于中原集团的“自主品牌”,是许昌市的“第一高楼”。

生态环境美,大美许昌很宜居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宜居水平。近年来,许昌通过建设森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大力实施污水、垃圾综合处理,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让城市变得更加低碳、环保和节能。随着许昌水系连通工程的通水、蓄水,优美自然的河岸线,错落有致的绿化带,质朴的亲水平台、步行栈道,石砌护坡打造的“会呼吸的河道”,一汪汪清水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品质生活。

家住绿城小区的市民郑先生是一位篮球爱好者,年近五十,身体健壮,锻炼身体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以前,想打篮球都找不到地方,我锻炼的方式只有跑步。如今,家门口的游园里不仅有健身设施,而且还建起了篮球场,晚上也能打篮球,平时没事了我总会在那里打打篮球,很方便。”郑先生说。

城市是百姓幸福生活的载体,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郑先生说的家门口的篮球场只是魏都区着力打造的“15分钟健身圈”的一部分。

为了让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幸福,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突出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大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民生的重大专项确立,让许昌的城市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许昌市民的幸福指数日渐提高。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许昌的名片,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是建设“宜居之城”的底气,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开窗是满目的绿色,走出门是便利的健身场,绿荫间是波光粼粼的水面,面庞上是幸福的微笑……生活在这座充满希望、荡漾着现代文明之风的生态宜居城市里,人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