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许昌

为生命点亮一盏明灯

——记发展中的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

□本报记者 马晓非

“孙主任好,我感觉今天好多了。”10月9日,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主任孙秋云带领医护人员查房时,一名患者高兴地对她说。

“最近这几天,你的情况确实非常好,要继续坚持。”孙秋云笑着说,“天气凉了,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

每天8时,孙秋云都会带着医护人员查房。他们的查房时间比较长,一般耗时2个小时左右。除了详细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恢复情况之外,孙秋云还会耐心询问患者的饮食、睡眠等生活情况。该科医护人员与每一名患者都认真交谈,患者不住地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我们坚持以精准、有效的治疗,细致、贴心的服务,打造精神障碍患者的温馨家园,为精神障碍患者点亮一盏明灯,既稳定患者的病情,又能使他们回归社会。”孙秋云对记者说,该科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主要收治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治疗、管理等方面有一定难度。对于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该科坚持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为辅,为每一名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在患者的急性发作期,必须先用药物控制,然后其他治疗才有可能实现。”孙秋云说,“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我们坚持安全、有效、长效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心理治疗方面,该科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等,并将其贯穿到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在物理治疗方面,该科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脑电治疗、电针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等。

“现在的治疗理念不仅注重患者病情的恢复,而且注重让患者回归社会。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采用了折纸、绘画、书法、舞蹈等多种康复治疗方法,让每一名患者都参与进来,锻炼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有自我认同感,帮助患者实现自我价值。”孙秋云告诉记者。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必须有责任心、耐心、爱心。对于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医护人员来说,责任心、耐心、爱心更为重要,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些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很难沟通,极不配合治疗,很多情况下,家属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将其送到医院。

面对这样的患者,如何与其沟通对医生来讲是一个考验。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医生在语气、表情、动作、谈话内容等方面都非常注意,力争迅速拉近医患距离,与患者建立起治疗联盟。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发自内心地理解、关心每一名患者,将患者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愿意配合治疗。

20多岁的小张患有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到外地就诊,但治疗效果均不明显,最终来到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找到了孙秋云。小张说话特别冲,对别人有严重的敌对情绪。刚到医院时,无论孙秋云如何沟通,小张一句话也不说。

孙秋云没有放弃,始终面带微笑,和小张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关切地询问他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一次、两次、三次……孙秋云的真诚最终打动了小张,小张开始回答她的问题。慢慢地,小张开始主动找孙秋云说心里话了,也很听孙秋云的话。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小张顺利出院。后来,小张的父母与小张发生矛盾后就经常找孙秋云帮忙:“孙主任,您帮我们劝劝他吧!他最听您的话了。”

在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到无话不谈的知心人,其中包含了太多医护人员的汗水与付出。他们用爱和责任为精神障碍患者筑起了一个温馨家园,为他们点亮生命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