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护人员走上健康科普讲台,会是怎样一种场景?
近年来,我市将一大批医护人员培养为“健康科普达人”。他们从诊室、病房、手术台、实验室等走上健康科普讲台,针对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临床上患者询问最多的问题,用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将医学知识和科学态度传递给群众,有趣又有料,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在10月12日落下帷幕的河南省(第二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中,我市“健康科普达人”再一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两名选手进入全省前10名,斩获一银一铜;一名选手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基层“健康科普达人”金奖;选送的《健康许昌 献我力量》获优秀文艺作品奖。
表现出色,赢得专家认可
10月12日,河南省(第二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总决赛在郑州举办,各参赛选手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和“三减三健”生活方式等内容,展开了激烈比拼。
来自许昌市中心医院的连思楠勇敢“触电”,将复杂的触电后急救步骤编成了快板。来自许昌市中心医院的佟梦雅通过小品的形式,帮助大家识别保健品的骗局。比赛现场,连思楠和佟梦雅声情并茂,逻辑清晰,极富感染力,赢得了专业评委及现场观众的广泛认可,分别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银奖和铜奖。
本次大赛还设立了基层医生组比赛和健康科普文艺作品奖评选。来自禹州市神垕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郑晓燕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基层“健康科普达人”金奖,由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作的《健康许昌 献我力量》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优秀文艺作品奖。
高度重视,免除后顾之忧
为了在河南省(第二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筹备,成立了市级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组委会,组织开展了医院内部、县级和市级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层层选拔。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人员积极参与、踊跃报名,105家医疗卫生机构的70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了活动。
“之所以组织这么多场比赛,一方面是为了真正选出优秀的选手,另一方面是为了让选手有更多登上舞台锻炼的机会,消除对舞台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唐丽红对记者说。
通过优中选优,许昌市卫健委特意邀请省级健康教育专家对参加全省比赛的选手进行“一对一”指导,涉及科普主题选择、科普内容确定、PPT制作、演讲技巧等各个方面。同时,许昌市卫健委还邀请资深节目主持人从台风、发音、站姿、着装等方面对选手进行指导。
除此之外,许昌市卫健委还认真做好组织保障工作,为选手免除了后顾之忧。在河南省(第二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总决赛中,许昌市卫健委调研员王书田、疾控科科长刘会霞,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占欣等带领选手参加比赛,做好后勤保障,让选手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比赛当中。
积极备战,苦练科普本领
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隐藏着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回忆起备战过程,我市选手感触颇深。
连思楠采用快板的形式进行健康科普。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接触过快板。刚开始练的时候,她感到压力非常大,语言和肢体总是不协调,没有节奏感。为了学好快板,她下了苦功夫,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就练习,像着了魔一样。
练习快板的同时,连思楠还不断完善科普内容,将PPT制作得图文并茂、精炼、醒目。为此,她与指导老师反反复复琢磨,一遍又一遍修改,精细到一个文字、一个标点符号。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中,她熟练地打着快板讲着健康科普知识,令人耳目一新。
“从医院组织选拔赛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但自己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非常大。”连思楠笑着对记者说。
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作的《健康许昌 献我力量》是豫剧小品。为了做到精益求精,他们向专业的戏曲演员学习演唱,请专业人员编排。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他们拧成一股绳,夜以继日地排练,从来没有人叫过苦和累。
勇于探索,提升健康素养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实施15项专项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是15项专项行动之首。促进全民健康,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是前提,要让群众普遍掌握健康知识、具备健康技能。
我市激励广大医护人员投身健康科普工作,主要是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科普能力,使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医学知识转化为老百姓“一看就喜欢、一听就明白、一用就受益”的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助力“健康许昌”建设。
为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我市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方面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的工作,在省内居于先进水平。
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为全市中学和小学培训合格的健康教育老师,并统一配发健康教育教材。
我市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鼓励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病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开具健康处方。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建设工作,由小到大,以点带面,最终促进健康城市建设,让群众享受健康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