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科学发展聚财源 以财资政谱新篇

■李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财政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坚持生财有方,保存量扩增量,财政蛋糕越做越大

许昌市财政收入从1955年的0.9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08.5亿元,增长112倍;市财政支出从1955年的0.2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66.1亿元,增长755倍。许昌的财政实力由弱变强,从“吃饭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财政角色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账房先生”,成长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坚持聚财有道,稳增长促发展,积极政策越来越多

做好“加法”,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支出1543.6亿元、新增债券资金189亿元,有力支持了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做好“减法”,减少行政开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重点事项;做好“乘法”,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了3亿元规模的“四个一百”专项基金,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做好“除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各项降低企业成本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用财有政,政统财财辅政,保障能力越来越强

一是全力支持重点建设。筹措资金55.5亿元,支持三大水系建设;筹措资金18.9亿元,大力支持郑许市域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郑许一体化;筹措资金20.3亿元,支持中心城区百城提质工程建设。二是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筹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3亿元,确保扶贫资金管理规范高效;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筹措资金18.2亿元,统筹用于大气、水污染防治等工作;支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工作,全面核实债务底数,统筹整合偿债专项资金,确保到期债务及时足额偿还。三是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教育事业保障有力,2018年全市教育支出累计达64亿元;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等均得到提高,实现医疗卫生体系全覆盖。

坚持理财有效,重改革强监管,管理水平越来越高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零余额账户管理,持续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预警管理机制。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配合许昌县撤县设区,及时调整了建安区财政管理体制。为鼓励各区招商积极性,对中心城区金融业税收体制进行调整。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对安排分散、性质相近、支持领域相同的专项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整体效益。严格存量资金管理,建立“收、调、控”机制,督促各部门压减结转结余。深化国企改革。全市11家国有“僵尸企业”处置任务顺利完成,牵头起草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研究制定了《许昌市市属投资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等,国有投资公司活力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提高履职能力,规范业务流程,完善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为民理财、阳光理财、依法理财、高效理财水平;强化财政监督管理,通过堵塞监管漏洞,完善内控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实效;加强财政收支管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强化民生保障,努力谱写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系许昌市财政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