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增阳 文/图
几天前,老粮食工作者黄耀祥带着他的数幅篆刻作品找到记者,说他为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创作了一些作品,想通过这些作品,提醒大家珍惜粮食,重视粮食安全。
如果不是听他提及“世界粮食日”这个有些陌生的词,记者也不会留意这样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刚刚过去的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在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不少普通民众来说,已经逐渐忘记了那个饥荒的年代。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在粮食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问题。中国粮食连年增产,这背后隐藏的问题渐渐被大家所忽视,如耕地面积减少、土壤变质、粮食浪费、农业人口减少等。
在退休前,黄耀祥长期工作于粮食系统。出生于四川的他从原郑州粮食学院毕业以后,先是在禹州粮食系统工作,后又调往许昌工作。作为粮油工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黄耀祥长期从事粮油安全方面的相关工作。对他来说,粮食安全大于天。“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一种精神,那就是爱惜粮食的精神。‘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粮则安,无粮则乱。’这些言语时刻惊醒着我们。作为一名老粮食工作者,我一直没有忘记粮食工作的重要性。在我们工作时一直有一句口号:‘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为保民生,备战、备荒,安全储备了成千上万吨的粮食,为祖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黄耀祥说。
黄耀祥说,退休以后,他搞摄影、创作书画作品,也更加投入自己长期以来喜欢并坚持创作的篆刻艺术。此次他创作的篆刻作品,内容包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古朴、厚重,章法疏密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