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自立,1935年出生,禹州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许昌市书协副主席、禹州市文联主席兼书协主席。其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南日报》《书法报》等报刊发表其作品,《中南海珍藏书海集》《中国名胜诗文大观》等数十种展览作品集收录其作品,多家文博院(馆)及名胜碑林收藏其勒石。张自立出版有《张自立书画作品选》《随缘吟草》《艺唯心境——张自立书画作品集》等。
国庆节假期刚过,张自立以一场个人书画展表达自己对新中国的赞颂和祝福,也为自己60余年的书画生涯作了总结。张自立为该展览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耄声耋韵”。该书画展集中展示了其创作的百余幅书法、绘画和诗词作品。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恍惚之间,已步入耄耋之年。磨去了奋发进取的锐气,冷淡了身外之物的名气,徒增了闲淡安逸的暮气。”虽然如此自嘲,但一件又一件功力深厚的书画作品,显示了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依旧对艺术保持着不懈的追求。
1935年,张自立出生于禹州市一个书香寒门。厚重中原文化的滋养,浓郁家庭氛围的熏陶,让张自立在少年时期就对书画艺术有着很深的感悟。张自立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书画好手,曾担任原禹县政府和省财政厅的书记员,与当时禹县的书画名家多有交往。潜移默化之中,张自立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余少家贫,过早辍学谋生。父亲是一位旧知识分子,教师出身,靠微薄的薪俸维持家计。我为长子,稚嫩的肩膀过早替父亲分担重负。先学种地,后练摊,下过苦力,当过学徒。16岁走上教书育人的岗位,成了人民教师。对于书法而言,首先要感谢我的父亲,是他的严厉家教让我养成了临池不辍的习惯;同时,要感谢那个滞后的年代,使我幼童时期别无选择地练就了驾驭毛笔的功底。”张自立说。
在张自立的一段自述性文字中,他这样写道:“少年阶段是在饥馑、战乱的岁月中熬过的,青中年时期又在动乱的政治风云里接受洗礼。那个时期,唯一可得以慰藉的是我的书画始终能够让同侪刮目相看。”
1962年,张自立的行书作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入选河南省中国现代书法展览,这是他的书法作品第一次走出禹县,逐渐获得人们的认可。1984年,张自立受组织委派主持组建原禹县文联。在主持禹县文联工作后,张自立从未将书画创作搁下。
“到禹县文联之后,我的主要精力向书法方面进行倾斜,搜罗碑刻、揣摩法帖,访名山、拜摩崖,寻师问友、切磋砥砺。同时我还参加了3年的书法专科函授,对书法知识有了系统的学习,开阔了眼界。能有今日之成就,正是几十年艰难跋涉中厚重阅历的积累,每一点儿进步,每一点儿收获都离不开社会的赋予和时代的造就。”张自立说。
潜心翰墨60余年,张自立的作品入选中国书协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第一届扇面书法作品展、第五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篆刻大赛精品展等,并屡获大奖。作为禹州书坛名宿和奠基人物,张自立在为禹州书画事业发展奋力耕耘的同时,收获颇丰,成绩斐然。他诗、书、画、印四艺俱能,书法楷、隶、行、草、篆五体皆擅,特别是书法诸体,形成了厚重而又典雅、严谨而又自然、精劲而又旷达的书风。他书写的隶书、行书、草书等作品,大气磅礴,结构端庄,风韵古朴,把自己的思想蕴含其中,颇具大家风范。
在张自立看来,一切艺术门类,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大众的沃土之中,才会迸发出旺盛的活力,鲜明的个性更是生存的价值。“传统与现代、稚嫩与老辣、婉约与豪放……只是表现手段,其目的是创造作品、创造美,以启迪读者奋发向上,最终让读者从作品中愉悦心灵,陶冶情操。我一直寻觅能与广大读者灵犀相通的表现方法,后经不断反思,我尝试着选定了一条路:‘讨百家米煮成一锅粥。’我试图把颜书的浑圆开张,‘二王’之清新隽逸,旭、素之纵爽飞动,王觉斯之恣肆跌宕以及吴翁的奇崛敦厚与魏碑的峻丽挺劲糅为一体。我把魏书横画之筑峰起笔及转折的外张内敛糅进了行楷以增其厚重,把魏书行笔的挺劲迤逦与篆书的结体化入隶书以扬其刚柔相济与体态多变,又将行草笔法的淋漓酣畅用于篆书以调节其笔画的粗细变化而益其婀娜洒脱,章法结字多掺以画理画法。只有熔铸百家,才能自成风格。”张自立说。
“作为一名基层书法工作者,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服务对象的接受能力。书法虽然是高雅艺术,但绝不是书者自我陶醉的杂耍游戏和玄学绝技。近年来,一些左右开弓、反书、倒书、口书、脚书、气功书法、刀叉并用等千奇百怪的所谓书法表演,常常博得围观者的喝彩,不少媒体也热衷为这些表演大开‘绿灯’。更有甚者是些窃据中国书坛重要高位的‘大亨’们,不去考虑如何为中国书法发展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方向,而是专为博得众多关注,大搞什么非驴非马的怪书、丑书、大喊大叫的巨幅吼书,并在网上疯传。这些荒诞不经的作品,会对青少年一代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张自立说。
对于“笔墨随时代,书法要创新”的提法,张自立表示并没有什么不妥。“我认为笔墨随时代是从书法创作的形式上服从于当今社会生活之需要。过去的厅堂摆设布局和现在有较大不同,如果还用中堂、对联或联屏就无法布置,如今最实用的是大横幅和小斗方、扇面等;内容选择上摒弃过去带有迷信色彩的谶语,选择对现实有积极意义的古典诗词或格言警句。如今,国家高度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书法教育,相信书法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张自立说。
“翰园累次起篙蓬,榛莽居然植兰亭。守正维新诟书匠,聒噪衒丑却精英。池水尽黑景逸少,秃笔成冢仰素僧。弘道扬清期仁士,锄芜化愚传正能。”张自立用这样一首诗来表达对书法艺术的认知。60多年来, 张自立淡泊名利,勤勉耕耘,在诗、书、画、印艺术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观其书,自成一家;赏其画,万物有声;读其诗,情趣盎然;赏其印,古朴方正。对书法艺术的未来,他保持着乐观而积极的心态,也以自己的作品,影响着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