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新闻

“巧媳妇”工程让巾帼放光彩

本报记者 孔刚领 通讯员 赵福殿

“守住家,孝敬妈;看住娃,有钱花。”这是农村广大贫困妇女的美好心愿。如今在禹州市神垕镇东大社区,“巧媳妇”工程帮广大妇女实现了这一心愿,让她们过上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好日子。

“为了助力脱贫攻坚,使广大贫困妇女过上富裕生活,我们社区因地制宜,围绕钧瓷产业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为广大妇女灵活就业、脱贫致富铺就了一条宽广大道。”日前,记者到神垕镇东大社区采访时,该社区党支部书记侯建仑说。

为了让她们变成不同行业的行家能手,成为名副其实的“巧媳妇”,去年以来,该社区妇联先后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对返乡妇女、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岗前技术培训。截至目前,他们已经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436人。通过培训把劳动密集型手工产业项目延伸到乡村,农村妇女在不耽误农业生产和照顾家庭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与此同时,该社区妇联召集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6名女干部、人大代表,每人分包一个管理区,每人每年至少培育1个“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各自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推动“巧媳妇”工程有序实施。

和源养生瓷有限公司是神垕镇东大社区一家以生产养生瓷为主的企业,职工80多名。该公司董事长李亚丽在社区妇联的指导下,特意招收10多名困难家庭的妇女,对她们进行岗前培训。这些妇女经过锻炼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平均每月收入3000多元,还不影响照顾家庭。

46岁的杨慧萍,丈夫患重病,两个孩子又在上学,家里非常困难。去年,该社区通知她到“巧媳妇”基地——和源养生瓷有限公司上班以后,她很快掌握了生产技术,每月收入近4000元。如今杨慧萍家庭状况好转,已经具备了脱贫条件。杨慧萍见人就夸赞党的好政策,夸赞“巧媳妇”工程。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贫困妇女,助推“巧媳妇”工程提档升级,东大社区还积极探索“女能人+公司+贫困妇女”模式,鼓励女能人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逐步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东大街“望钧阁”店主人武双珂是一名热心女青年,乐于助人,并想方设法帮助困难家庭,为贫困妇女牵线搭桥找工作。到了旅游旺季,她还组织对口帮扶的妇女加工一些游客喜欢的纪念品,增加了贫困家庭的收入。

在该社区类似“望钧阁”的“巧媳妇”基地有86个,他们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当地妇女在家门口巧赚钱。截至目前,仅神垕镇东大社区就有13家企业建立“巧媳妇”基地,积极为困难家庭妇女提供创业岗位。去年以来,他们共安排110多名妇女走上工作岗位,人均年增收1.2万余元。

“‘巧媳妇’工程这种灵活的就业模式让不少家庭妇女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她们天天能回家、月月有钱花的梦想。我们社区的‘巧媳妇’工程让广大妇女有了展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也为脱贫攻坚作出了新的贡献。”侯建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