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吹响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号角

——许昌市中心医院学科建设发展综述

外国专家对该院学科建设进行指导

(上接第一版)

长期以来,许昌市中心医院确定了以学科建设带动医院发展的思路,把学科建设纳入医院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强化管理、制定发展规划等措施,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同时,坚持精准发力,积极培育重点学科。

“按照医院规划,2020年之前,我们力争将3到5个科室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科,有些科室要迈入国家先进行列,逐步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学科。”许昌市中心医院院长牛锋的话掷地有声。

2012年,该院8个专科被评为许昌市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该院12个专科被评为许昌市临床重点专科。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依托,许昌市中心医院制订了符合建设目标、适应学科发展的建设方案,促进学科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蓝图绘就,百舸争流。改革的共识在凝聚,发展的热潮在涌动。

在学科建设方面,许昌市中心医院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脊柱脊髓外科诊治水平及影响力跨入河南省先进行列,在全国神经脊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消化内镜中心在消化道早癌防治方面处于全省先进水平;肝胆胰外科腔镜手术在省内居于先进水平,拥有较高知名度;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率在90%左右,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妇幼卫生危重孕产妇监测会上,许昌市中心医院产科危重孕产妇救治率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六。

一个个专科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见证着许昌市中心医院学科建设发展的铿锵脚步,也描绘出许昌市中心医院的美好未来。

人才为本,增强内生动力

在2019年的招才引智工作中,许昌市中心医院成果颇丰,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国内著名医学院校的300余名硕士研究生纷纷报名应聘。近年来,该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目前已拥有博士4人、硕士261人。

雄厚的人才力量,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人才纷至沓来的背后,是许昌市中心医院求贤若渴的真诚。

近年来,该院坚持人才为先的发展战略,不断招贤纳才,广发“招贤令”“英雄帖”,明确引进人才的聘任程序、薪酬待遇等,激发人才活力;同时,通过优化服务、重视人文关怀等措施,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投入工作。该院还将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结合起来,为引进的博士建立博士工作室,更好地发挥其聪明才智。

郑鲁,医学博士,被誉为“河南省显微血管减压术第一人”,全国知名脑功能神经外科专家。2018年12月,他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许昌市中心医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郑鲁完成疑难手术40余例,大大提高了该院神经外科疑难重症救治水平,提高了学科影响力。郑鲁还带领该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申报了3个科研项目,在科室内营造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201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的博士生李建涛看到许昌市中心医院的招聘公告后,一下子被优惠的条件所吸引。入职后,该院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其给予大力支持,让李建涛感受到满满的诚意。“我能深刻体会到医院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非常乐意在这里工作。”李建涛说。

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许昌市中心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涉及年轻医务人员、中层干部、高级技术人员的人才梯队建设举措,努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使其成为医院发展坚实的“中流砥柱”;在该院中青年骨干中选拔后备人才进行培养,蓄足“源头活水”;把柔性引智作为聚才、用才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些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只要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医院就会尽全力为其提供发展平台。”许昌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时永对记者说,“我们以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努力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2016年,宋晓锋只是许昌市中心医院肛肠科的一名普通医生。被选拔为后备人才后,在医院的帮助与支持下,他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还入选许昌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成功申报了许昌市肛肠学科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如今,宋晓锋已成为肛肠科负责人。宋晓锋认为,被选拔为后备人才以来的3年是他大发展、大进步的3年,这与医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每年“国际护士节”“中国医师节”,许昌市中心医院都会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对医护队伍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在全院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在许昌市中心医院,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已被激活,英才广聚促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

目前,许昌市中心医院拥有一支以274名高级职称人员为核心的专家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河南省学科带头人和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5人、享受许昌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许昌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许昌市拔尖人才27人、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省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10余人、市级医学会主任委员50人。这极大增强了该院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

创新驱动,促进品质提升

在今年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许昌英才计划”表彰大会上,有18个市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受到表彰,许昌市中心医院占4个,是数量最多的单位。在许昌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名单中,许昌市中心医院16名医护人员入选,是我市入选人数最多的医院。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成就梦想。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科研成果和水平是学科建设成效的显著标志。

“近年来,我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学科建设品质也不断提升。”许昌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王坤铎对记者说。

目前,许昌市中心医院拥有3个重点实验室、5个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创新型科技团队。2018年,该院43个科研项目立项,在各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2篇。2019年以来,该院79个市级科研项目立项,申报河南省卫健委联合共建科技攻关项目28个、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0个,发表SCI论文5篇。

数字代表成绩。许昌市中心医院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成绩背后是该院强化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

许昌市中心医院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许昌市中心医院科研创新奖励办法》,完善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保障。

“去年,我院设立了800万元科研基金,今年的科研基金超过了1000万元。对于获得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教材等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成果的医护人员,我们给予相应的奖励,最高奖励达100万元。”许昌市中心医院医务部主任刘根廷告诉记者。

资金奖励、平台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许昌市中心医院广大医护人员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也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开放合作,接轨发展前沿

11月4日,德国著名儿童神经康复专家伍特·莎夫娜教授来到许昌市中心医院开展学术交流与指导活动。今年以来,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的4名专家先后到该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在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许昌市中心医院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不断加强国际与国内交流合作,以交流促发展,为各个学科搭建合作平台,提高学科实力和医疗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此之前,德国眼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妇科、新生儿、普外科等10余名专家到我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我院诊疗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许昌市中心医院人事科科长寇松莲说。目前,该院已加入“中国—以色列医院合作联盟”,还与意大利高级专家组织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方面,许昌市中心医院将外国专家“请进来”;另一方面,该院医护人员也积极“走出去”。

2018年,许昌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马宇杰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培训学院第32期“将才工程”培训班成员,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医疗中心进行了为期20余天的研修学习。通过学习,马宇杰了解了泌尿系统肿瘤规范化诊疗的最新进展,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工作当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科实力和影响力。

2017年,许昌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王鹏远到西班牙马德里参加欧洲肿瘤学年会,与欧洲从事肿瘤诊疗的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引进该院。这更加坚定了他进行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决心。

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同时,许昌市中心医院也加大与国内专家的合作力度和深度。该院在“借”字上做文章,通过借势、借智、借技、借才等,积极推动学科建设。

自从2018年与豫籍在沪医学专家联谊会进行深入合作以来,钦伦秀肝胆肿瘤特级专家工作站、张天宇耳鼻喉科专家工作站、上海复旦大学马端个性化医学工作站等先后落户许昌市中心医院。

张天宇耳鼻喉科专家工作站落户许昌市中心医院后,该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门诊量和三、四级手术量大幅度增加,收治的疑难重症患者明显增多。在张天宇的帮助下,该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采用了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等新技术,从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对中耳手术进行了改善,确立了更加合理的亚专业发展方向。

该院还与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合作,联合建设了许昌市精准医学中心,并成立了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成立之后,程京院士在快速检测、个体化用药指导等方面将与许昌市中心医院进行长期合作,进一步推动该院临床诊疗精准化,进而不断提高该院的诊疗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区域联动,实现共建共享

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是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在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许昌市中心医院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因此,该院不断加强学科区域联动,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平台共建和资源共享,促进我市医疗水平提升,让群众受益。

如今,家住市区唐岗社区的周先生明显感觉到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

2017年,许昌市中心医院与半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医联体,定期派诊疗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到该中心坐诊、查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此,患有糖尿病的周先生在“家门口”就能找名医看病。

目前,许昌市中心医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拥有成员单位61家,并与其中2家单位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据不完全统计,该院12个科室建立了专科联盟,签约成员单位284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昌市中心医院非常注重对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造血式”帮扶,帮助其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由于技术难度大、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鄢陵县中医院已经10多年没有开展神经外科业务了。这成了该院院长晋相林的心病。与许昌市中心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后,他终于看到了希望。

自今年3月份开始,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每个月都会派一名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到鄢陵县中医院上班一个月,全面帮助其提高服务能力。目前,鄢陵县中医院每个月可收治10多名神经重症患者,能及时、正确地抢救一些急症患者,也初步组建了一支神经外科团队。

借助“互联网+”,许昌市中心医院以三级救治网络为依托,建设互联网医院,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应急指挥、病历资料传输等,进一步实现了分级诊疗。该院还启用了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许昌分中心,与北京301医院等开通远程会诊,向上对接省级和国家级名院、名医,不仅让患者便捷地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中,许昌市中心医院充分发挥学科建设优势,加大对贫困村的医疗技术援助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升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贯彻落实许昌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淅川县的决策部署,许昌市中心医院与淅川县人民医院结为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协作医院,定期派专家到淅川县人民医院,从医院管理、业务开展、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其进行帮扶指导,并开通互联网医院,24小时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通过专家定期坐诊、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搭建信息平台等,许昌市中心医院让学科建设成果的惠及面更广,使更多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号角已经吹响,奋进正在路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承载着光荣与梦想,许昌市中心医院将聚焦一流目标、践行一流标准,书写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