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切实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投入不到位造成的大班额问题,禹州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均衡目标,牢固树立“有解思维、改革闯路、专业方法”的工作理念,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补短板、减弱项,强统筹、促均衡,着力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了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目前,禹州市城区初级中学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均实现标准班管理,学生人数全部控制在55人以下,高年级学生人数全部控制在60人以下,有效解决了大班额问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为办人民满意的大教育奠定了扎实基础。
坚持以规划引领,精准谋划教育发展布局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破解大班额问题,必须从前端发力,坚持规划为先、规划为要,把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学校布局的合理规划作为解决问题的总指挥棒。2015年以来,禹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谋划,站位高远运筹,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科教兴市战略目标,明确了强化学前教育、优化基础教育、突破高中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关注特殊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思路,科学编制了《禹州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禹州市城区教育发展规划》《禹州市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扩充规划》等,加快教育教学基础建设,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城区教育布局调整,优化布局结构,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重点规划建设了城北高校科教园区和城西教育综合体。城北科教园区以郑州轻工业大学禹州校区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新建禹州市高级中学和禹州市职业中专迁建为支撑,以钧台燕井小学、禹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建设为辅助,着力构建从幼儿教育起步,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一体的科教文化园区。城西教育综合体以西区高中建设为抓手,实施九年一贯制学校、公办幼儿园、小学等建设项目,带动教育产业服务园、汉遗址公园、滨河体育公园、配套商业住宅等集中布局,撬动城区西部经济,使之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动力引擎。
坚持以建设扩容,着力补齐教育资源短板
根据城区发展规划,着眼城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把扩容作为解决城区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有效消除大班额问题的重要抓手,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教育资源新建扩容。禹州市先后投资近13亿元,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新建了禹州市高级中学和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投资近5000万元,新建钧台燕井小学、颍川寨子小学、禹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等;投资3亿元,新建禹州市第三实验学校和禹州市第五实验学校;投资4亿元,新建占地340亩的禹州市职业中专;投资1700万元,新建占地15亩的禹州市职工幼儿园等。这些新建学校、幼儿园的启用,为城区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10500个,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学位短缺、老城区学校发展空间受限无法扩容的压力,不仅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达标升级,还为强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扎实基础。
坚持以调整挖潜,科学优化教育资源利用
在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过程中,禹州市坚持“原有必用、能用尽用”的原则,把迁建学校腾退出的教育资源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原有教育用地一律不得变更用途;原公用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用地腾退后,按照教育优先使用的原则,尽可能用于教育事业,助推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增量扩容。一方面,推动现有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将原禹州市一高等高中整合到新建的禹州市高级中学和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搬迁腾退后原校址全部用于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扩容。禹州市政府还出资改建了九年一贯制夏都学校,重点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通过整合原有教育资源,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新增教学班244个,新增学位15000个,新增学前公办教育学位600个。另一方面,积极整合社会事业资源用于教育。对于部分新建办公场所迁离老城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从综合利用、增加社会效益、扩充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对其原办公场所进行改建,用于教育事业扩容增面。通过利用社会资源,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000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00个。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整合措施,禹州市共新增义务教育中小学学位16200个,增加幼儿学位1600个,并对调整优化后的学校全部实行标准化建设,通过提升改造和扩容增量,有效消除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
坚持以管理提质,严格规范教育发展秩序
针对城区学校招生行为不规范引起的生源失衡现象,禹州市坚持城区教育扩大资源与规范招生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划定范围,严格管理,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吃不了”、农村学校“吃不好”的问题。一是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思路,以学校为单元,对周边生源进行全面辐射调查摸底,再根据学校教学规模,划分招生范围,张贴招生公告,有序组织学生入学,严禁跨区招生。对于超过规定班额的学校,逐一核查入学资格,对于私自招生的校长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将招生和班额控制与生均经费拨付挂钩、与学校管理绩效考评挂钩、与校长年度考核挂钩、与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考核评估挂钩,用铁的约束和监管,确保招生行为规范。目前,禹州市城区初中和小学低年级班额全部控制在55人以下,达到了消除大班额的预期目标。三是采取考核招教、特岗教师招聘、公开选调乡村教师到城区缺编学校任教、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招聘学前教育教师等措施,招聘教师880多名,城乡交流教师200多名,全面实施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五年行动计划,教师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实施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推进课堂教育改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扎实基础。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起点要有新作为。下一步,禹州市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加快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奋力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禹州市委副书记、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