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新闻

种红薯走上致富路

本报记者 朱庆安

“今年真是个丰收年。俺地里的红薯个头儿普遍比别人家的大,一亩收获超过2500公斤。”11月21日,站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禹州市火龙镇汪庄社区居民汪彦梨高兴地说,他种的红薯个头儿大的卖了,小的和品相不好的加工成粉条,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现年60岁的汪彦梨早年外出打工,后来回到家乡开始创业。汪庄社区种的红薯优质高产,且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看到了商机,汪彦梨于2015年与社区签订了30亩土地承包合同。

通过参观学习和邀请农业专家传授实用技术等方法,汪彦梨很快成了种植红薯的行家里手。今年,他种植的30亩红薯获得了丰收,产量达到了七八万公斤,产值超过10万元。

如今正值红薯粉条大量上市的季节,听说许昌红薯粉条价格适中,前几天,汪彦梨开着车把粉条拉到在许昌的儿子家中,以便对外销售。

在市区光明路一个农贸市场内,记者看到,汪彦梨正在市场内卖粉条。当顾客问起粉条价格时,他回答道:“俺这粉条是自己制作的,除添加少量食用色素外,其他什么也没加。”

这时,一名妇女停下,购买了一捆粉条,赊账。汪彦梨询问了她的电话以及姓名,并用自己的手机拨通,确认无误。他从兜里掏出一个破旧的小本子,将该妇女的电话及姓名记在本子上。

记者留意到,这个破旧的小本子上,写了许多电话号码,有的有姓有名,有的仅有一个电话,连个姓也没有。原来是一些顾客怕上当受骗买了劣质粉条,想等一段时间再付钱。

汪彦梨觉得自己的粉条货真价实,于是给他们一一打了欠条。然后他会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上门要账。

当记者问汪彦梨为何敢赊账时,他道出了原因:如今市民的素质提升了,讲诚信的多了,再说粉条质量也不错。如今,他卖的粉条每公斤16元,比市场上的价格便宜一些,现在粉条已卖出去了一部分,半个月前赊的账全都要了回来。

“连一个欠钱不给的都没有,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啊!”当天,汪彦梨感叹道。在他经营的过程中,除了没有遇到不给钱的情况外,还发生过许多让他感到非常温暖的事情。

最后,汪彦梨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但他闲不住,承包土地不仅让生活充实了,增加了收入,还让市民吃上了放心的红薯和优质的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