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今日魏都

王磊:用实干书写担当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丁姜岚

37岁的王磊,在同事眼中,他是个忙起来不分昼夜的“工作狂”;在领导心里,他是个值得信任的“好帮手”;在家人看来,他却是个“不着家”的丈夫和“见不着”的父亲。

语气沉稳、思路清晰、表情轻松,说到趣处笑声爽朗,11月23日,记者见到魏都区西大街道办事处魏武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王磊时,完全没想到,他已经被病痛折磨了近6年的时间。

2013年,王磊被查出骶管囊肿并压迫脊椎神经,虽然医生一再告诫他要注意休息,但他坚守岗位、勇于攻坚,用坚韧和执着、担当和奉献谱写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人生乐章。

他说:“社区工作虽琐碎繁杂,但关系着居民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只要在这个岗位上,我就必须贡献全部力量。”

甘做“斗士” 带病坚守岗位

不幸降临时,从不事先知会。

2003年,从部队退伍后,王磊到西大街道办事处工作。16年来,从城建一线的摸爬滚打到社区里的家长里短,无论工作岗位怎么变化,他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先后收获大大小小的荣誉20余项。可让人想不到的是,王磊的身体却亮起“红灯”。

2013年,长期在工作一线的王磊突然出现腰部疼痛、下肢疼痛、行走困难等情况,经入院检查,他被确诊为骶管囊肿并压迫脊椎神经。“通俗点儿说,就是脊椎骨的最后一节有问题了,干不了重活,必须注意休息。”王磊回忆说,“我患病的时候孩子才两岁,当时医生告诫我,以后连孩子都不能抱。”

如果过度劳累,病情就有复发的可能。可王磊并没有以此为由向组织提任何条件,而是在手术治疗后,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投入紧张的一线工作中。领导叮嘱他要保重身体,同龄人劝他要善待自己,连一向善解人意的妻子也带着无奈的语气央求说:“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要是不行了,我和孩子咋办?”

王磊却说:“我喜欢工作,也热爱这份事业。只要是领导交给的任务,我一定尽力完成。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我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代替的。”

即使身患疾病,王磊仍然乐观开朗,在他身上,看不出病人的痛苦和憔悴,展示给人们的永远是不畏病魔的乐观与豁达。也正是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病情的多次复发让他药不离身,撕裂的疼痛让他走路一瘸一拐,甚至连睡觉都不能翻身,但他始终用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

王磊说:“工作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疾病困扰不了生活的强者。”

勇挑“担子” 奋力攻坚破难

2013年,王磊担任西大街道办事处城管所所长;2014年,他担任魏武商圈党支部主任;2016年,他进入曹魏古城征迁工作组;2019年,他担任魏武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翻开王磊的工作札记,上面都是他勇挑担子的生动注脚。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和一名党员,我深深感受到,基层最看重一个‘实’字。凡事光耍嘴皮子不行,得干实事,只有工作做到位了、群众认可了,才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王磊深有感触地说道。

尽管身体不适,但在基层的火热实践中,王磊对待工作从不讨价还价,交出了一份骄人的答卷。魏武商圈党支部是魏都区把“党支部建在商圈上”的一项创新举措,作为探路人,王磊同党支部的班子成员一起,探索建立了街道办事处、社区、社会组织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并通过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诚信经营示范店”评比等特色党建活动,为魏都区的城市党建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曹魏古城的征迁建设中,他全情投入,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2019年7月,王磊被任命为魏武社区第一书记。魏武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社区,也是我市“创卫”的战场。到任之后,为做好全市“创卫”复审迎检工作,他不顾旧病复发,每天保持早7时-晚10时的工作状态。

“王书记的身体不好,但是干起工作来真是没啥可说的,事事都冲在前面。”魏武社区党支部副主任崔纳新说,“社区‘两委’里女同志多,在复审迎检期间,每天晚上他都站好最后一班岗,下班往往都到半夜了。”

听到同事的夸赞,王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咱不说党员干部这身份,作为男同志,也不能让女同志比我走得晚啊!”

虽然身患疾病,但王磊身上的拼劲儿毫不逊色,工作中常常啃的都是硬骨头。他说:“组织把我放到这个岗位上,是对我的信任,只有敢于担当,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少坐“椅子” 尽心履职为民

“每次见到王书记,他都在居民中间,为居民解决难题。”提起王磊,在魏武社区住了近10个年头的张大娘,竖起大拇指夸赞。

社区工作琐碎繁杂,可这些小事事关社区的稳定、居民的生计。王磊表示,在“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的小小社区,作为社区第一书记,要当好“针鼻孔”,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穿起来,一针一线编织成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

王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10月23日,由于病情复发导致排便失禁,王磊不得不请假住进了医院。可就在他入院的当天,清林苑小区污水管网破裂,社区居民对此意见很大,一时吵得不可开交。获悉情况后,王磊当即拔掉手上的输液管,赶回社区协调解决问题,一直忙到晚上把问题解决了,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病房。

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这正是王磊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真实写照。在魏武社区有一名60多岁的老人,因年轻时入狱的经历,他与女儿关系不合,不幸身患癌症,可身边却没人照料。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王磊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一方面,他积极与其女儿联系,邀请其到社区与父亲进行沟通,最终促成了和解;另一方面,他组织社区干部带头服侍老人,直至老人过世。老人的女儿感激地说:“王书记真是大好人,我们全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

社区的工作多是家长里短,更需要用心、用情。在王磊心中,谁家的老人要联系养老院、谁家孩子要联系上学、哪个小区的路灯不亮……每个问题他都装到了心里。“我在基层工作也有16年了,最深的体会就是少坐‘椅子’,要嘴勤、腿勤。”王磊说,“只要沉到一线多问问,问题自然看得到;只要不厌其烦多跑跑,问题肯定能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王磊带病仍坚持工作,让有的人不理解,“你干这社区工作拿钱不多、管事不少,图个啥?”对此,他总是笑笑说:“社区工作虽然很忙、很累,但对我来说,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能为居民做一些实事,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得到居民对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