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政府与百姓连接的重要纽带,是政府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所在。
11月22日上午,在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行署花园,15位老人围坐在一起,分享心得,朗诵选段,伴随着树缝中洒下的阳光,热闹的读书场面恰如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
“开办读书会是社区服务居民的一项创举,大家非常欢迎。”87岁的社区居民宋世昌说,2017年9月,为响应我市建设“书香许昌”的号召,七一社区倡导发起了读书会,每周二、周五上午举行,参加人员大多为该社区的退休居民。“读书会每期一个主题,主要是相互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本期读书会的主题是‘我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感受’。”宋世昌高兴地说。
小小读书会,虽只涉及部分居民,但对七一社区的干部来说,则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社区的努力方向,就是要为居民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社区对我们的照顾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我们打心眼儿里感激社区。”81岁的社区居民黄素玉指着身边的广场说,“你看看,这里原来是废弃的小花园,如今建成了一个篮球场,另外设置了健身设施、儿童乐园,还有读书屋、小茶屋,老人、小孩儿都照顾到了。”
家园越来越宜居,生活越来越方便,同黄素玉一样,在七一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提起社区的精心服务,居民李亮打开了话匣子:“‘上班族’都是中午12点下班,可这个点儿门口超市就买不到鲜面条了。自从社区引进鲜面条机后,只需要几十秒就能做好一份鲜面条,我们回家做饭就不慌了。”
“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该做的。”七一社区党委书记马静介绍,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近年来该社区将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共建、共享、共治为基础,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先后培育书香莲城读书会、辖区企业爱心联盟等13支志愿服务队伍,连接畅通了“干部串门走访了解民情”“居民通过便民服务平台反映民情”“信息化手段采集民情”三条渠道,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真心搞好服务。
“可以说,通过对接居民需求推进精准化服务,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七一社区党委副书记万微微深有感触地表示,“社区虽小,舞台却大。现在,辖区的居民群众打心眼儿里称赞党的政策好、措施实。”
“量身定制”的社区服务,不仅让社区工作更有温度,也有效激发了居民活力。目前,七一社区共有注册志愿者1120人,几乎家家都有志愿者。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的墙壁上,志愿者们向社区居民公开“亮身份”,每一个服务项目对应的都是某位志愿者的一技之长或爱好,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这里蔚然成风。七一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河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称号。
“做梦也想不到,今天的社区变得这么美。”宋世昌说,“由于社区服务越来越到位,有很多前些年搬走的群众又搬回社区生活。我们住在这样的社区,很舒心、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