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7时30分,寒风阵阵,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信息采集员赵春玲已来到市区北关大街,开始对自己的“网格责任田”进行巡查。
今年52岁的赵春玲在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这一岗位上工作了9年,巡查的范围东到市区翠林路、西至市区北关大街、南到市区八一路、北至市区天宝路,主要负责辖区内井盖缺失、占道经营、乱倒垃圾等问题的信息采集工作。
在当日的巡查中,她在市区北关大街发现一个小区门口张贴有违规广告,就通过手机把照片上传到我市数字化城管平台。“再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指挥大厅将任务派遣到相关责任单位。”赵春玲说,相关责任单位将按要求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整改。随后,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还会对该问题进行回访。
说话间,赵春玲走到市区天宝路,停下了脚步,又开始“揪错”了。当看到路的一侧一个隔离桩受损时,她快速向前跑去,拿出手机,拍照、定位、添加描述、上传……像这样的操作,她每天要进行几十次,每一个问题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作为一名老员工,赵春玲日复一日,顶酷暑冒严寒,奔波在大街小巷。“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把它做好,毕竟我是生在许昌、长在许昌的,对这座城市有深厚感情,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赵春玲道出了心里话。
在工作中,她做到“三勤”:一是眼勤,每天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不是双目一扫而过,而是仔细观察;二是手勤,发现问题后,先判断,如果自己能解决的就动手处理,不能解决的就及时上报;三是腿勤,每天至少上街巡查8个小时,时间一长,自然容易发现问题。
实际上,考验信息采集员的不仅是天气,还有一些市民对其工作的不理解、不配合,有些人甚至认为信息采集员多管闲事。有一次,赵春玲发现有一家店铺门前堆放不少垃圾,甚至堆到了人行道上。她将问题上报之后,顺便提醒了店主一句,而店主认为赵春玲没事找事,说“又不是我一家倒的垃圾,况且你又不是城管执法人员,多管闲事”。
虽然这种情况赵春玲也遇到过,但她说:“这种情况很少,绝大多数市民和商家还是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的,称赞我们是这座城市美好形象的守护者。”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赵春玲一方面向群众解释好创文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帮助群众排查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许昌人,赵春玲为自己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每次看到自己上报的问题得以解决,许昌的环境越来越好时,她就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丽,每个人都应该理解、支持信息采集工作,自觉抵制不文明现象,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谈及今后的打算,赵春玲毫不犹豫地说,“我将继续当好城市管理的‘眼睛’,为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