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莲城车讯

坚持自主创新才有出路

□ 任萌

近日,被誉为中国汽车发动机“奥斯卡”的“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经过一番激烈竞争和严格筛选后,自主品牌在获奖的十佳发动机中独占7席,这是自主品牌车企在技术上崛起的最佳证明。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自主品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销量方面,在技术方面也同样有了质的飞跃,甚至已经具备与很多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自主品牌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一直落后于合资品牌,阻碍了发展的步伐。多年来,自主品牌车企坚持自主创新,最终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了看得见的进步。

在市场竞争中,能够顶住压力将大笔资金投入自主创新、正向研发的企业,在风暴来袭时才会拥有更多自主权和生存空间。去年,奇瑞生产的1.6T发动机成为最成功的自主品牌发动机之一,在自主品牌中率先使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37%,并且开始为其他车企生产配套产品。

说到自主品牌的“技术控”,长安汽车也不落后。今年,实现热效率超过40%的蓝鲸1.4T高压直喷发动机成功登上“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榜单。搭载全新发动机的新车型让长安汽车获得了稳定的销量,让企业在车市寒冬中能够稳步前行。

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之一,长城汽车在技术研发方面一直采取“过度投入”策略,坚持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零部件方面拥有了自主的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新近研发出的新款发动机热效率超过38%,实验升级版达到了48%。

对于一款工业产品来说,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溢价能力。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在市场份额不断被国际品牌侵占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坚持自主研发的精神值得所有人点赞。

在笔者看来,突破技术瓶颈可能是一个量的积累,而实现质的飞跃却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投入。评价一款发动机不只看热效率,还有可靠性、经济性和制造成本等指标,需要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基础工业水平的推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底盘、发动机、变速箱“三大件”上,自主品牌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依然巨大。如果国内分散的自主品牌企业能够形成合力,打破各自为战的传统格局,在技术体系上形成互补,就能不断缩短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差距,助推中国的汽车工业产生百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