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新闻

公交车成了流动的“文明线”

本报记者 朱庆安

每一辆公交车,都是一座城市流动的窗口,也是一条流动的“文明线”。市民乘车时的一言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素质,还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连日来,记者乘坐市区多条线路上的公交车,感受到文明乘车已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12月1日上午10时,2路公交车上。“老人家,这里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上车,迎面一位小伙子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当记者问到,车厢里还有位置,他为什么要让座。小伙子告诉记者,尊老爱幼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老人家腿脚不方便,应该把最好最方便的位置让给他们。“这只是举手之劳,应该做的。”同样,在这一公交车上,在建安区妇幼保健院站点,李女士带着孩子上车,找到了一个空位坐下,弯腰时不小心包掉了下来,旁边的陈女士立刻帮她捡起来放好。“谢谢。”李女士微笑着说。

公交运营中,小小的语音报站器,不仅能提示乘客目的地站名、线路经过站点等,而且能提醒车内外乘客注意安全,这一切的细节都彰显出城市文明。在104路公交车上,记者发现这辆车内的语音报站器,除了预报站名、到站报站、出站提示等服务外,在行至转弯处,还会响起“车辆转弯,请注意安全”等温馨的声音,每到站点,报站器语音由原来的“请从后门下车”更改为“开门请当心,下车请走好”。乘客也会听到关于让座和车内文明的宣传,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让车内气氛变得更加和谐温馨。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窘境,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温暖。11月30日,家住市区的市民王建锋乘5路公交车出门办事。上车后,他才发现忘带零钱,只好拿出5元钱找人兑换,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位女孩儿说:“我这里有一元钱给你吧!”主动向投币箱投了一元钱,这让王先生非常感动。

5路公交车司机董师傅告诉记者,一元钱在如今算不得什么,但能解他人一时之困,让人避免尴尬,看似平常之举,却透着一股文明气息。

如今,一辆辆公交车,成为我市一条条流动的“文明线”,文明在这里开花结果,并将种子传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传递到每个许昌市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