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子建
“鄢陵蜡梅酒制作技艺具有独特的工艺流程,主要有稻糠清蒸、掺入梅花、润料上甑等步骤,其中,选料、蒸料和拌曲是关键环节。”12月2日,在位于鄢陵县柏梁镇姚家社区附近的蜡梅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蜡梅酒业)生产车间,站在高大的木质酒桶面前,鄢陵蜡梅酒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冯国红,谈起传承百年的蜡梅酒制作技艺,言语之间,颇为自豪。
几十年来,姚家社区始终是鄢陵花木种植的核心区,花木生产历史悠久,尤其是种植的素心梅、虎蹄梅等名贵品种,花型大,蜡质厚,花期长,香味浓,被人们誉为蜡梅科之上品,闻名遐迩。
花假其地,酒假蜡梅。源于同治年间的蜡梅酒制作技艺,由冯国红的先人冯发群首创,试用蜡梅花瓣作为辅料进行酿酒试验,后经反复研究、实践,最终酿成具有淡淡清香的蜡梅酒。
据冯国红介绍,蜡梅花的采撷一般在每年寒冬时节,蜡梅花瓣完全盛开之际,以素心梅为佳。另外,花瓣采摘之后,需要放上三五天自然风干,然后挑选、清洗、粉碎,按照配方比例,与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等4种粮食一起发酵,入窖百余天即可成为美味佳酿。蜡梅酒色醇味佳,名扬四方,成为鄢陵弘扬蜡梅文化、助力“康养鄢陵”建设的有益尝试。
“2006年,鄢陵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蜡梅文化之乡’称号,蜡梅酒业也被命名为‘蜡梅文化研究基地’。201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挽群来到鄢陵考察蜡梅酒制作技艺,全程观看了蜡梅酒制作原料、设备、技艺,要求我们一定对该技艺加以保护,传承下去,进一步加快蜡梅文化遗产研究和蜡梅文化传承延续、蜡梅文化产业的开发,努力为‘中国蜡梅文化之乡’增添光彩。”鄢陵县文联原主席赵俊峰称。
在鄢陵,寒冬时节,踏雪寻梅已成人们的生活雅事,婚庆喜宴品尝蜡梅酒,也是民间习俗。“蜡梅酒制作技艺经过数百年传承和实践,已成独特的酿酒技艺,源远流长,极具文化旅游开发价值。”鄢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亮称,下一步,鄢陵县将全力支持鄢陵蜡梅酒制作技艺申报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传承,为进一步弘扬蜡梅文化、推动“康养鄢陵”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