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张路扬
“我种植的金叶女贞,不仅‘高矮胖瘦’一样,就连枝叶的尺寸也都符合客户的要求,比过去多赚了不少钱。”近日,在鄢陵县大马镇任营社区,说起今年的金叶女贞市场行情,花木种植大户吕松涛侃侃而谈。
让吕松涛腰包鼓起来的,是鄢陵县多年来持续推动花木产业标准化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闻名的花木种植大县,近两年,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鄢陵县的花木种植面积和效益不容乐观。“花木产业的市场竞争,不单单是数量的竞争,而是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等综合实力的竞争。”鄢陵县委书记尹二军表示,只有促进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使鄢陵花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万丈高楼平地起。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在鄢陵县花木产业集聚区域内,鄢陵县启动了花木生产传统区域提档升级工作,重点对梅榕大道、惠风路等进行改造提升,并在花木产业核心区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改造生态景观带36公里,完成了全长36公里的水系净化美化,安装路灯、地灯、照树灯等各种灯具及5座精美绝伦的灯光雕塑,在提升花木产业集聚区夜景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吸引了外地花木企业入驻。
在推进花木产业提档升级方面,鄢陵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花木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花木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花木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打造精品园上下足功夫,先后成功打造了唐韵园林、四季春园林等一大批精品园林。
此外,根据鄢陵县与北林大签订的校地合作协议,双方在“政、产、学、研、用”等方面深度合作,大力实施“11122”花木产业战略转型工程,开展了枣树、枫香、栎树、紫薇、菊花、梅花等6个品种的项目研究,先后成功完成了枣树盆景试验和紫薇、菊花快繁试验等,有效助推了花木产业提档升级。
针对种植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训,鄢陵县与北林大合作,多次在北京等地组织举办了鄢陵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培训班、鄢陵园艺企业高级管理研修班、鄢陵花卉园艺师培训班、鄢陵花木病虫害专题培训班等,累计培训各类人才3000余人,为花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此外,鄢陵县先后承担了两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0多个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蜡梅、樱花、红叶石楠、巨紫荆等近40个品种的培育技术研究,尤其是四季春巨紫荆研发中心自主研发新品种20余个,“四季春1号”“四季春2号”“湖北紫荆”“金星”等7个新品种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还相继编制了“四季春1号”工程苗栽培标准和《湖北紫荆》专著,建成了全国首个紫荆属植物展览馆,成为紫荆研发、培育、生产的重要平台。
按照“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繁荣三产”的花木产业融合发展理念,近年来,鄢陵县依托丰富的花木资源和生态优势,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康养和文旅产业,在花艺公司、建业绿色基地等花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花木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鄢陵蜡梅”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鄢陵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蜡梅文化之乡”,进一步擦亮了“鄢陵蜡梅冠天下”的闪亮名片。
此外,近年来,鄢陵县还不断整合旅游资源,“一花一世界、一水润千年、一木赢天下”的旅游品牌吸引力日增,成为四海宾朋观光游览、健康养老的理想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