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培钦
时至岁末,许昌智造“好声音”不断传来,“智造之都”发展步履铿锵。
“HUANGHE牌”鲲鹏服务器和PC机将于2020年元旦前下线,生产制造基地已落户许昌,“黄河鲲鹏”将在许昌制造。
2019中国·许昌第二届5G泛在峰会在许昌市召开。今年的峰会更加务实,邀请了更多5G产业链上的企业,促成了一系列重大合作。5G赋能许昌智造,给人们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201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讲话精神,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核心提示
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日前,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3%,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左右。
我市扎实推进“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截至11月中旬,市、县两级共收集问题2541条,办结2379条,办结率93.62%;对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项目进行3次动态调整,组织召开6次联席会议;建立联席会商等6项机制,为“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提供了保障;对共性、复杂问题,会商研究对策,对个性问题,由属地分类办理;举办“推进‘四个一百’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班,录制第三期《莲城集结号》栏目,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存在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另外,我市每月召开全市经济运行组织协调会,每季度开展工业经济运行调研,加强与市直部门对接,加强重点百户企业运行分析监测;举办各类产销对接活动6次,帮助企业销售产品超亿元;推进清偿民营、中小企业账款。
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我市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奖励政策,对62家“小升规”企业进行奖励;举办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莲城企业家大讲堂、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培训企业家2000余人次;全市超百亿元企业8家、民营企业6家,其中森源集团入围中国500强企业,2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企业入选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不锈钢产业链。我市推进中欧(德)再生金属生态城建设;谋划项目8个,年度投资3.2亿元,截至11月底,完成投资2.9亿元;组织企业参加产业对接活动,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上签约项目11个,金额9.3亿元。
智能制造再上台阶
2019年,我市电信企业完成投资3.37亿元,提升宽带支撑能力;通信传输线路巡检巡护23万余皮长公里;2家企业入选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7家企业成功申报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4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车间),2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双创”平台,2个园区成功建设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2个产业集聚区入选省第一批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对150家企业开展智能化评估诊断;举办工业互联网(许昌)高峰论坛;全市“上云企业”达2079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在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中,我市蝉联小组第一;全市绿色化改造项目59个,总投资64.6亿元,获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4个、省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设计产品1个;纳入全省技术改造项目库392个项目,居全省第三位。
新兴产业逐步成长。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被确定为省重点培育的智能装备产业园;我市出台《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建设方案》,谋划项目20个,年度投资72亿元,截至10月底,完成投资59亿元,占82%;建立市政府与平煤集团定期会商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实施链条式招商,谋划项目5个,年度投资27.5亿元。另外,我市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组织企业填报河南省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能力调查表,推动河南省(许昌)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帮助许绝电工、中天宇光获得三级保密资质证书。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谋时而动,顺势而为。2020年,我市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为目标,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着力实施“三大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施“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强支撑。
推动“智造之都”建设。我市全力深化思想认识,举办智能制造、“企业上云”等培训班,提升政府部门和企业对建设“智造之都”的思想认识;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年内开展智能化诊断服务企业100家以上,培育和引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力争“企业上云”突破2500家,突出典型引领,争创1家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6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评选15家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定期举办全市智能制造观摩活动。
纵深推进“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我市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拟出台推进“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化问题办理,建立企业问题办理平台,做好企业问题登记、专办、反馈、通报等工作;做好共性问题、复杂问题、个性问题的分级办理工作。另外,深化企业服务,当好企业联络服务员,及时掌握了解、妥善处理企业问题;组织政策宣讲团,帮助企业掌握政策;继续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依托新成立的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项目(许昌市窗口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全力稳定工业运行。我市全力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坚持企业调研、政策研究和定期会商等机制,强化对重点百户企业的监测协调;做好春节后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力争工业经济开门红;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工作,确保生产平稳;科学编制工业“十四五”规划,聘请国内专业机构,在对我市工业产业发展结构、资源禀赋、未来工业发展理念等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谋划、科学编制,指导我市工业经济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狠抓产业转型升级。我市着力实施“三大改造”,落实省定的智能制造产业突破、试点示范引领、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六大行动;持续完善智能化改造项目库,年入库项目达到100个;培育1家企业(产品)进入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名单和节能技术装备、“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对全市5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对全市22家钢铁、水泥企业,8家电机、变压器、水泵等重点企业开展节能核查,保持打击“地条钢”高压态势;推动300家规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技改年度投资300亿元。同时,我市推进“产业专班”,在智能化智造方面,依托许继、森源等电力装备龙头企业,成立许昌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协会,推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合作,谋划建设22个项目,总投资126.2亿元,计划年度投资68.8亿元;在高纯硅材料方面,发挥襄城县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优势,谋划建设高纯硅材料项目,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链条式、集群式的产业格局,谋划建设5个项目,总投资65.2亿元,计划年度投资23.2亿元;在再生金属及制品方面,催促长葛市加快编制中欧(德)再生金属生态城总体规划,打造再生铝、高端不锈钢、镁铝合金等再生金属产业链,谋划建设5个项目,总投资22.5亿元,计划年度投资9.9亿元;在工业机器人方面,以建设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为重点,加强与韩国现代、台湾罗升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以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协同发展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