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养生·移动时空

拿到体检报告后该怎么办

主讲专家:许昌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田锦芳

找关键 轻松看懂体检报告

“一般来说,体检包括心电图、彩超、肺部影像学检查等借助设备完成的医技检查和血化验检查。医技检查结果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有异常,医生会提供一些建议性文字,给出进一步的处理意见。”田锦芳对记者说,“大家最不容易明白的,可能就是血化验检查。对此,可以关注其中的一些关键指标。”

肝脏是否健康,一般通过肝功能检测及肝脏彩超检查来判断。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以及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如果肝脏彩超检查结果有问题,且肝功能检测结果也有问题,则提示可能出现了肝损伤。

尿酸、肌酐、尿素氮等是肾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尿素氮、尿酸升高可能是由肝脏以外的其他疾病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而肌酐明显升高则多是肾损害所致。

血常规指标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时提示贫血,具体可分为小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血小板减少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如肝硬化、急性感染等所致,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血脂指标通常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四项指标中任何一项异常都属于血脂异常。如果血脂异常的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需要服用降脂药。

存报告

纵向对比检查结果

体检后,有些细心的人特别注意各项检查结果的变化,比如血糖、血压或血脂等,会将其与往年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田锦芳对这种做法给予了肯定。

“看体检报告不能只看有没有疾病,还要看有没有患病的风险。最好把每年的体检报告保存起来,新的体检报告出来后,结合前几年的体检报告一起解读。”田锦芳建议,纵向对比检查结果,更有利于一些疾病的早期发现。

体检报告是体检者健康状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医生根据各科体检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开的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使体检结果没有问题,也应该将体检报告保存起来,作为每年体检报告的对比参考。

田锦芳建议,拿到一份新的体检报告,看到某项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也不必太紧张,应拿出往年的体检报告,看看这些年身体有哪些变化。如果发现某些指标在持续升高或突然增高,要及时找医生咨询。把体检报告当成健康档案存起来,甚至把重要的身体指标制成表格,密切追踪,可以预知未来5到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概率。

另外,如果体检结果比正常值略低一点儿或略高一点儿,不必太过紧张,但也要重视,最好在短期内复查,看结果是否有变化。如果体检结果偏离正常值越来越多,那就要高度重视了。

重建议

配合医生做好健康管理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体检,但忽略了体检后应该做的事情。田锦芳表示,拿到体检报告后,要注意看每一项结果后面对应的健康建议,并积极咨询医生,将个人的家族病史、既往史、生活习惯等告知医生,配合体检中心做好健康管理。

体检报告通常不会直接确诊疾病,而是将各项体检结果汇总,提醒体检者是否需要复查或进一步检查。如果体检报告上有“进一步检查”的字样,说明医生怀疑可能是某种疾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果体检报告上有“建议复查”的字样,表示医生怀疑疾病在有与没有之间,需要动态观察,最好在医生建议的时间内进行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田锦芳告诉记者,体检后不注重医生建议而贻误病情的案例有很多。曾经有名体检者连续做了3年体检都没有诊断出来疾病,却在第4年体检时突然查出尿毒症。翻开往年的体检报告发现,第一年的体检报告里已经有了“苗头”。在每年的体检报告中,医生都明确要求他到肾内科进一步检查。然而,他却从来没有留意过医生的建议。

“体检后一定要认真阅读体检报告,看体检报告上是否提示了某些方面的问题,是否有警告标志。”田锦芳强调。

定期体检是一个好习惯。通过体检,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且能做到有疾病早发现,没有疾病及时消除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虽然很多人每年都体检,但是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后只是简单看一下,便将其束之高阁,没有真正发挥体检的作用。12月27日,记者就此对许昌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田锦芳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