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新闻

兄弟孝亲传佳话

本报记者 朱庆安 通讯员 徐幸幸

“老人生了两个孝顺儿子!”

“看人家这孩子,把妈妈照顾得多好,全村都难找这么孝顺的儿子了。”

……

4月2日,在禹州市山货回族乡山货村,记者走进丁磊、丁强兄弟家,邻居们无不对其连连称赞。

他们原来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勤劳朴实,兄弟勤奋好学,一家人其乐融融。2008年,丁磊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丁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前景一片大好。

然后,母亲在这一年被医院确诊为恶性脑瘤,这对于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后在多方的帮助下,母亲虽然做了手术,但是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肩上。

看着夜以继日操劳的父亲和卧病在床的母亲,丁磊、丁强二人都心里暗下决心:学成归来,一定不负父母的养育恩!

丁磊、丁强大学毕业后都放弃了考研的机会,出外找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嘱咐父亲少外出打零工,在家多照顾母亲。

到了2017年,经过共同努力,他们不仅偿还了债务,还盖起了新房子,一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谁知命运多舛,父亲的意外去世,让母亲在生理和心理上遭受双重打击,病情恶化,失去了自理能力。最后,兄弟二人决定一人在家中照顾母亲,一人外出打工保证全家日常开支。这时,丁强主动提出,他做家务在行,愿意选择在家照顾母亲。

做饭、喂饭、洗洗刷刷,喂水、喂药、擦洗翻身……在这个家庭,看不到老人邋遢的样子,家里也总是有条不紊。照顾母亲的丁强事无巨细,几乎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流程,也成为他的习惯。

特别是在饮食方面,丁强每天都会细细琢磨食谱,哪些适合母亲的口味,哪些有助于母亲的消化,让母亲吃得舒心,同时,经常观察母亲的身体,琢磨病情,以便其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

前段时间,丁强在网络上了解到一个新的“囊肿刺破”医学治疗方法,就赶紧多方联系医生咨询可行性。当听到有一定可行性时,他万分欣喜,与哥哥商量后准备试一试,并得到了帮扶责任人山货回族乡党委书记刘金创的支持。

“虽然母亲是现在这种情况,但是只要她在,我们就有依靠,就有一个家。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让母亲活得精神,活得快乐。”丁强望着母亲,含着泪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看着孩子不断忙碌的身影,母亲经常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喃喃自语道:“是我拖累了你们啊。”实际上,对于这位母亲来说,有这样孩子的陪伴,她觉得很幸福、很满足,也很幸运。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在这个家中,兄弟俩用爱心与真情诠释了孝道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