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行业、区域技能水平,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前,魏都区委组织部、魏都区总工会、魏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组织开展了“魏都工匠”评选工作。这些工匠们有高超精湛的技艺,为企业化忧解难;有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为团队增添动力;有传承创新的奉献精神,肩负着责任担当。
本版特开辟《魏都工匠》专栏,号召各行各业劳动者弘扬学习工匠精神,为建功“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让魏都更加出彩而努力奋斗。
用匠心雕琢品质,用坚守诠释责任,他专心致志,以事其业,22年风雨兼程,22年坚守阵地,22年默默奉献,一座座桥梁与道路承载了他的芳华与岁月,他带领着一支“铁军队伍”为一线施工者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他的专业与敬业、专注与坚持,让他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他就是“魏都工匠”、郑州腾飞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昌分公司建材公司副总经理、腾飞桥梁预制厂厂长黄景明。
桥梁是特殊的预制件,关系人车生命,不能有丝毫马虎。黄景明担任技术负责人时,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严抓成品质量,每道工序开始前,他都会严格比对,避免出现技术差错。在同事眼中,机器的哪个地方有什么故障,黄景明只要过去一看、一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这“一看一听”的背后是黄景明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与钻研。每次到工地现场检查工作,他都会带着图纸和尺子,并时常告诫年轻的员工:“把尺子和图纸牢牢抓在手里,标准及规范才会刻在心里。”
2012年,许昌县(现建安区)青泥河桥、小洪河桥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在施工期间,黄景明对空心板预制技术进行总结归纳,摸索出满足技术及质量的施工经验、工艺技术,并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管理团队、技术小组、施工队伍。这项技术在后续开工的许昌市护城河环通工程中大放异彩,为许昌市护城河水系环通工程获得2016年度河南省市政工程金杯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今社会,谁抓住了前沿技术,谁就掌握了生产的主动权。黄景明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敏锐的市场视野,通过技术革新、工艺优化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先简支后连续的40米预应力箱梁,是许昌市目前最大跨度的预制箱梁。在施工过程中,他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如张拉阶段,使用专业的张拉系统软件,各个张拉阶段工艺参数一目了然,便于掌控调整,保证了梁板的张拉质量。在箱梁养护方面,黄景明也有独特的方法。针对夏季高温炎热,他对箱梁采用水管点滴加水配合薄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养护效率;冬季进行蒸汽养生,降低因严寒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下降,提高预制件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黄景明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以节约资金、提高生产效率。经过不断的实践、改进,黄景明目前拥有发明专利3项,累计创造效益7000万余元。
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黄景明带领的团队先后参与了国道107许昌境改建、许鄢快速通道建设、S225许港快速通道建设、S103禹州境改建、襄城县国道311改建,以及市政道路上的天宝路桥、新兴路桥、前进路桥、东大街桥建设……他攻破了多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发展、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贡献着自己最大的力量。
“‘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只要肯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从最基层、最基础做起,将细小步骤学通学精,工作就能干好。我和我的团队将秉持‘匠人精神’,为许昌城市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黄景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