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回忆抗击疫情期间的故事,我市最后一名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与许昌市中心医院隔离病区医生深深鞠躬的那一瞬间,令不少人印象深刻。
“医患之间互相鞠躬,既有患者对医生的感激,又有医生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医患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如此。”4月15日,许昌市中心医院儿科医生武会娟对记者说。
3月1日,我市最后一名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10岁的祺祺离开了医院。离开医院前,武会娟送给了祺祺一个新书包,祺祺的父母给该院医护人员送上了两面锦旗,以表感激之情。送完锦旗后,祺祺走到武会娟跟前,深深地向她鞠躬。当时,既高兴又感动的武会娟立即向祺祺鞠躬回礼。
祺祺称武会娟为“武妈妈”,原因是“她对我很好,像妈妈一样”。
祺祺患有肾病,最近两年多辗转多地就医,一直在吃药。2月16日,他被诊断为新冠肺炎后,到许昌市中心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儿科医生武会娟是他的管床医生。
“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看病的原因,他刚入院时并没有很害怕。看到他带了一大堆药,我特别心疼。”武会娟说,“不过,我当时就有一种信念,觉得他一定能够扛得住,一定能够坚持下来。”
入院3天后,祺祺临床症状缓解,但由于见不到家人,开始出现焦虑情绪,不配合治疗,不吃饭,也不和别人说话。
作为儿科医生,武会娟对孩子的情绪变化非常敏感,也很擅长与孩子沟通。她从饮食入手,给祺祺准备最爱吃的食物。有一次,祺祺想吃鸡腿,武会娟特意给他点了份外卖。
走进隔离病房后,武会娟会和祺祺一起玩,不断鼓励他:“祺祺,你要吃好、喝好、心情好,你是个小英雄,一定能战胜疾病的。”她还专门加了祺祺的微信,经常和他聊天儿,为他加油。
慢慢地,祺祺的情绪好转了,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也改变了。武会娟最初给他发微信时,他经常回复不及时,或者不回复。后来,他及时回复武会娟的微信,还主动和她联系,告诉她心里的想法。
“祺祺应用了两年半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体内病毒清除缓慢。我们多方询问专家,但核酸检测何时转阴完全是个未知数。这是最令我们感到煎熬的事情。”武会娟说,“住院期间,有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阳性。孩子本来情绪已好转,知道结果后又哭了。”在武会娟等医护人员的努力和关心下,祺祺的烦躁情绪慢慢缓解,病情也逐渐好转。
相处时间久了,武会娟和祺祺有了深厚的感情。2月28日晚,武会娟将托人买到的衣服、玩具送给了祺祺。当医护人员问这些东西是谁送的时,祺祺说:“武妈妈”。那一刻,武会娟感觉她的心都被融化了。
其实,武会娟也是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今年3岁多。“在隔离病区,我看不到自己的孩子,而祺祺看不到自己的妈妈。所以,我就像妈妈一样关爱他,给他力所能及的帮助。”回忆起那段时光,武会娟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