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圆满完成支援武汉任务,许昌市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危重症科一病区主任李景钊已经回到了正常的工作岗位。4月15日,李景钊告诉记者,家人的理解、鼓励与支持更加坚定了他冲锋在前、战胜病毒的信心。
李景钊的妻子朱雅琴是新华保险许昌中心高级客户经理,女儿李晨曦是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生。支援武汉期间,他们一家三口分别在武汉、许昌、杭州3个城市,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妻子和女儿每天都会给李景钊打电话,问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鼓励他安心工作,叮嘱他千万做好个人防护。
“每一个人都在为防控疫情贡献着力量。我们一家三口的暂时分离,是为了更多家庭的团聚。”李景钊说。
有时候,李景钊一家三口会召开“视频会议”,互相鼓励、互相加油。“你只管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呢,一切都好”妻子常常这样说。“老爸加油,你是最棒的,等你平安回来”则是女儿常说的话。每次听到家人的声音,看着视频中家人的笑容,李景钊都感觉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景钊主动请缨,连续20多天奋战在该院隔离病房。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朱雅琴承担起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2月15日上午,李景钊突然接到支援武汉的消息。时间紧迫,他给妻子打电话说:“我要去武汉了,先别告诉闺女。时间紧,我来不及回去,你帮我收拾点儿东西送来。”
电话那边的朱雅琴先是一愣,然后瞬间泪奔。丈夫已经52岁,她担心李景钊的身体吃不消,担心防护物资不够充分,担心病毒无情、疫情凶险……
然而,作为与李景钊同甘共苦28年的伴侣,朱雅琴知道,平常不太爱说话、行事低调、为患者负重的丈夫,一旦决定的事情从不悔改。她更清楚,自己的丈夫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和30多年工作经验的呼吸专业医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有责任冲上前去。
朱雅琴强忍着不哭出声来,连忙说:“好,好,你别担心,我马上过去。”她在2个小时内为丈夫准备了充足的物品。
由于怕女儿担心,李景钊并没有将支援武汉的事情告诉女儿。2月15日将近中午时,远在杭州、尚不知情的女儿按照妈妈教的方法煮了一碗简单的葱油面,与妈妈进行视频通话:“妈,你煮面的手艺我继承了。”
没有听到预期的夸奖,朱雅琴只是说:“好,先这样吧。你爸要紧急带队去武汉了,下午出发,我在给他收拾行李。”沉默了一会儿,朱雅琴又说:“你爸不让我告诉你,怕你担心。”那一刻,李晨曦忽然感觉如鲠在喉。
对于李景钊的选择,作为医生的李晨曦非常理解,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奠定了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她心中,父亲就是榜样、是偶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李景钊的行为让女儿从小就生活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女儿。受父亲影响,李晨曦从小对医院和医生颇有好感,并最终选了从医这条路。
对于李景钊到武汉进行支援,虽然李晨曦早有心理预期,但在刚刚得知这个消息后仍有瞬间恍惚。但最终,她给爸爸写了一封长信,为爸爸去武汉抗疫加油、鼓劲。她懂得,穿上白大褂儿的爸爸,就要肩负救死扶伤的使命,义无反顾地走上没有硝烟的战场。而当他脱下白大褂儿,只是一个温和忠厚、被家人牵挂着的普通人,是陪伴她长大、为她遮风挡雨的大树,是教会她勤劳善良、正直勇敢的导师,是无论多忙都要回家陪她吃顿饭的爸爸。
在疫情期间,李景钊一家三口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他们都为爱奋斗着,共同守护着这个美满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