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春秋楼

唯读书以明志

□魏大公

一杯香茗,一本经典,一个默想沉淀的幽静午后;一段文字,一则故事,一个修身明志的精彩人生。如果说有什么能使人高尚,那就是书籍;如果说有什么能使人进步,那也是书籍。古人讲,士的一生应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即修身,修身即完善自我,而这个过程是依靠读书来实现的。读书明志,明的是做人之志,因此读书是人生最基础的事业,每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都应该在书中找寻自我,找寻自己的路。

读书,看的是白纸黑字,读的是满口余香,悟的是人生哲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佛家讲,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婆娑;三闾大夫屈原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普希金说,人的影响是短暂而微弱的,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在书中,我们学到知识,明哲理;在书中,我感知世事变迁,体会草长莺飞,感受人的渺小与伟大;在书中,我们看到历史的脚步不曾停歇,时光如白驹过隙,总有一些人如同明星点缀历史的天空。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于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那宁葬身江鱼之腹也不愿蒙世俗尘埃的屈原,在他身上体现着真正的爱国情怀,不禁让我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屈原为国家兴旺,为君王社稷,为黎民百姓流干了泪淌尽了血,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为后世筑起了一块丰碑,留给后世一个永远不倒的背影。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太白兄,如果与你同世,我愿叫你一声大哥。气冲斗牛,胆气临霄汉,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狼毫挥舞,顿时诗意豪气风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纵使被贬出朝堂,也没有太多忧愁,崇山峻岭,快意河山,最后的最后你竟抱月而眠,这是何等的浪漫与悲凉,却也不负你“金樽千杯酒,同销万古愁”。李白,教会我们的是一种豪迈的人生态度,无论何时何地,胸怀不能窄,豪气不能减。

读书,有时豪情万丈,有时低回婉转,有时怒目而张,有时淡泊宁静。在书中,我跟随台湾女作家简媜看尽红尘滚滚,洗尽铅华,蓦然回首:“有一枚红果悄然坠落,我剪一段月光裹住心伤。瀚海无路,只有等字,你不妨托星月当信差,若我裁得一截银白的咸布,渍痛了伤口,我便知晓,你已无法回头……”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是一种传承、一种希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人生之大志,如何做到?唯读书以明志,犹如宁静以致远。

孙中山先生曾言“驱除鞑掳,恢复中华”,此乃国人之大志;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此为国人之气节;周恩来总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实为国人伟大之志向。读书是一种德行,每一本书都会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读书的过程就是把真理转化为自己的领悟。读书的过程也是感悟人生的过程。穿过千年的风霜,古今思想在疆场驰骋,所向披靡。读书吧,悟其中的成功和挫折,悟其中的荆棘和锋芒,悟出敢于面对的勇气,悟出一种淡然自若地面对,就像向日葵追寻太阳,不为名利,只为获得对生命和人生最深切的认知与感悟。

微醺的阳光渐渐西斜,洒在桌前的书上,我放下清茗,合上那本老书。读书阅尽尘世浮华,最终在读书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