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新闻

改造老旧小区 共建宜居家园

本报记者 朱庆安

整修路面、粉刷墙壁、归整电线……4月23日,在市区解放路的烤烟厂南家属院,处处是繁忙的施工景象。

居民张喜梅看着自己所住的老小区,正一天一个样子呈现好的变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个劲儿地夸赞:“我在这儿住了20多年,现在院内居住的老年人较多,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改造后,路面干净平坦,环境优美,还安装了路灯,我们住着也安全、舒心。”

烤烟厂南家属院共有10栋居民楼300多户居民,一部分居民楼建于20世纪90年代,还有部分砖瓦房建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年代久远,该家属院存在道路破损严重、下水道经常堵塞、电线杂乱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烤烟厂南家属院纳入今年魏都区改造提升的老旧庭院后,所属的魏都区西关街道办事处烤厂社区多次召集院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居民代表等面对面座谈,入户发放征集意见表,倾听群众诉求,切实改善他们的人居环境。

烤烟厂南家属院正在发生的蝶变,正是我市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巩固提升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一个缩影。

今年我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34个。其中,禹州市35个、长葛市47个、鄢陵县8个、襄城县8个、魏都区302个、建安区21个、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东城区4个。

“按照老旧小区改造‘先民生后提升’的原则,我们重点解决供水、供电、供气等问题,促进解决二次供水、停车难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等便民设施。”市老旧小区“四改一增”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郑宏兵说。

根据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方案,在基础设施方面,提升改造的内容主要是疏通小区内的排水、排污管道,更换破损的窨井盖,整修雨水落水管,清掏化粪池,达到雨水、污水排水通畅的标准;更新、规范老化严重的供电线路,供暖、供水和供气管网;修复和安装楼道灯、庭院路灯;对损坏的公共车棚进行维修,合理划设机动车停车位;修复小区内破损的道路、大门和门卫室等,达到路面平整、道路畅通、居民出入方便的标准。

在庭院环境方面,提升改造的内容主要是清理拆除侵占绿地、道路的各类违章建筑物;清理楼道杂物及各类小广告;整治“脏、乱、差”,取消垃圾道,消除敞口垃圾池;清理、整治公共绿地,补栽花草树木;有条件的小区可合理增设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同时因地制宜地打造庭院特色文化。

魏都区糖烟酒公司家属院位于市区东顺河街,建于1985年。目前,施工人员正在开挖老旧停车棚的钢构地基和粉刷楼道墙壁,忙得不亦乐乎。

75岁的禄保梅介绍,她已在该家属院居住10多年。房子是她的女儿买的,当年花了2万多元。平时,禄保梅和热心居民经常义务打扫庭院。

“院里三分之一的房子租出去了。以前,院里又脏又乱,不像样儿,现在变得越来越干净。”禄保梅说,我市正在实施的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让小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除了对硬件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也是重要内容。根据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方案,对具备实施专业物业管理条件的老旧小区,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由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物业服务。

对不具备实施专业物业管理条件的老旧小区,实行以公共秩序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物业服务。对不具备实施专业物业管理条件和基础物业管理条件的小区,街道办事处要推动成立业主委员会或业主自治组织,推行业主自治,引导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另外,根据群众意愿、小区规模及相邻小区实际情况,我市采取连片物业管理模式,即实行多个小区委托一家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或进行基础物业管理。

据了解,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后要实现“四有”(有居民自治主体、有组织协调机构、有日常维修经费、有水电气暖等配套生活设施)、“五好”(秩序维护好、环境卫生好、绿化美化好、经费管理好、责任落实好),达到“功能配套、整洁干净、生活方便、管理规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