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家宝 文图
“家国休戚相关,没有‘大家’的安稳,哪来小家的和乐。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要勇敢站出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5月25日,得知自己的家庭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称号的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东方公司)总经理于红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于红霞一家成为勇敢的“逆行者”,勇敢坚守、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向社会各界捐赠酒精等消毒防疫物资数百吨,全力以赴用“家”的力量筑起疫情防控的基础防线,为群众筑起了一面面健康“防护墙”。
早谋划——
千方百计采购防疫物资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无情肆虐,武汉传来的疫情消息,还有我市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形势,时刻牵动着于红霞和丈夫韩根生的心。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深耕化工行业多年的于红霞敏锐地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杀菌消毒物资必不可少。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迅速开展防疫物资无偿捐赠活动。
说干就干。从1月21日开始,于红霞指挥红东方公司近200名员工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韩根生借助化工企业的业务资源优势,立即与有业务往来的同行、朋友联系,同时把该公司员工兵分三路,分别采购次氯酸钠消毒剂、酒精和集装桶。经过努力,他们终于在平顶山采购到了首批次氯酸钠消毒剂和酒精并顺利运回。
“去辉县采购酒精真是一波三折,但庆幸的是最终运回来了。”于红霞告诉记者,由于当时市场上的各种防疫物资十分紧缺,该公司多番协调,辉县的一家医药酒精厂才同意1月27日发货。由于厂家地处乡镇,沿途各村、镇疫情防控卡点众多,几经波折,该公司的车辆终于在次日凌晨到达工厂提货。
“那个时候疫情重、货源紧,可以说是僧多粥少。经过两天一夜的等、排、催、调,终于轮到了我们提货。厂家的生产任务重,工人数量不足,装车进度一度停滞不前。我们公司的提货员工出发时携带的桶装方便面在一天前已经吃完,大家忍受着寒冷、疲倦与饥饿的煎熬。好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在1月29日深夜,提货员把这批次氯酸钠消毒剂和酒精运了回来。”于红霞说。
1月30日,一夜未眠的于红霞又忙碌了起来。防疫物资运回后,她组织人员搞好企业防疫消杀处置,并进行防疫消毒物资的分装。随后,一批批雪中送炭的防疫物资“飞”向建安区、东城区、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附近的乡、镇、村等。
紧接着,第二、第三、第四批……紧缺的防疫物资陆续送到最需要的岗位上。
行动快——
捐赠物资助力基层疫情防控
在红东方公司的捐赠办公室,放着厚厚的一叠领取次氯酸钠消毒剂、酒精的证明,有手写的、有打印的,里面除附近的村庄和建安区部分乡镇、企业外,还有许昌市区、鄢陵县、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城区的乡镇和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只要拿出证明来,我们就不会让他们空手而归。”于红霞说。
“第一批防疫物资运回来后,很快就被送到了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手中。”日常联系红东方公司的建安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张峰磊告诉记者。随后,韩根生夫妇又向建安区捐赠了300吨次氯酸钠消毒剂和20吨酒精。这些物资可以覆盖建安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村(社区)疫情防控卡点等抗疫一线。
“捐赠阻击疫情的物资,我们企业责无旁贷。面对大疫情,我们要实实在在做点儿事,帮助父老乡亲战胜疫情,渡过难关。由于疫情暴发突然,大部分农村防疫物资紧张,缺少消毒物资,我们公司捐赠的消毒物资会尽可能地向基层一线倾斜。”“是啊!只要疫情没结束,我们的防疫物资就会陆续送达,确保抗疫一线的同志们防护安全。”于红霞、韩根生坚定地说。
于红霞一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子韩景耀利用掌握的客户资源,从外省联系采购了次氯酸钠消毒剂、酒精、防护口罩、集装桶等。次子韩景城从深圳回来后,在家隔离,负责照顾年迈的奶奶,减少后顾之忧。隔离期结束后,韩景城来到红东方公司,协助父母开展防疫物资的发放工作。
联系防疫物资生产商,落实防疫物资的发放,整理、汇总各种资料……高强度的劳作,使于红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但她忍着剧痛,继续忙碌,常常彻夜难眠。丈夫韩根生看在眼里,心疼不已,多次劝说她到医院治疗,但每一次于红霞都忍着疼痛说自己还能再坚持。
“我们俩为了方便工作,连续多日吃住在公司。当时,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公司筹备复工复产、对外开展防疫物资捐赠等工作都需要组织协调。这么关键的时刻,我怎能掉队?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处,但是疫情当前,什么事都要往后放。”于红霞坚定地说。
正是在这种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下,红东方公司捐赠团队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凭着一股顽强的抗疫信念,完成了1万多件防疫物资的包装、运送、装车任务。
不停步——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不误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韩根生、于红霞带领红东方公司职工累计向社会无偿捐赠次氯酸钠消毒剂378吨、75%的酒精39.646吨、防护口罩1万多只,有力地支援了我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一家人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播了“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社会正能量,为疫情笼罩下的大地投下了一缕温暖的阳光。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于红霞夫妻二人在做好常态化防疫工作的同时,科学谋划复工复产各项工作。
定期消杀,严格控制返工人员的进出,建立动态排查机制,全面掌握员工健康监测动态信息,实行更加精准严密的防控措施……这些有力的举措为红东方公司复工复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月,该公司正式复工复产,员工到岗率100%,产能与春节前相比达到100%,各项安全环保措施到位,真正做到了防控和生产两不误。
疫情面前,于红霞一家的尽力而为并不偶然,这和他们的家风有关。“‘孝老敬亲、热爱生活、互敬互爱、乐于助人’是我们的家风。不论是作为一名企业家,还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都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奉献社会、帮助他人,传播正能量。”于红霞笑着说。
几十年来,于红霞一家始终不忘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热心于各项公益事业,把助人为乐的正能量传给更多的人。他们走进儿童福利院、敬老院,为孩子、老人送钱送物;得知某社区有部分“因病致贫”及低收入家庭,主动与这些家庭结对子,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组织企业员工为贫困山村的孩子送去电脑、教具和文具;捐款10万元助力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为贫困乡村建学校、修公路;帮助贫困女工实现再就业……不忘初心、回馈社会、热衷慈善、践行公益,已经融入了这一家人的骨髓里,成为全家上下的自觉行动。
家和万事兴。秉持好的家风,把更多的事情做好做实,一直是于红霞一家人的奋斗目标。“能获得全国抗疫‘最美家庭’这一称号,我们全家感到很荣幸。有很多家庭做得比我们好,我们要保持学习心态。同时很感谢社会各界给我们的这份认可,我们只是千千万万户抗疫家庭的一分子。这份荣誉也督促我们以后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发挥好所长、发挥好价值,对得起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于红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