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四朵“梅花”绽许昌

□马炎心 贾凤翔

不知是首山灵气的熏陶,还是汝河秀水的滋润,“戏曲之乡”许昌的千年古县——襄城,竟孕育出四朵戏剧“梅花”竞相开放。

河南省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是汤玉英。她家的茅屋在首山东端数里的上黄村。1960年,13岁的汤玉英放弃中考,不顾母亲阻挠,偷偷跑到县城考上戏校。不久戏校停办,她进入襄城县豫剧团;1971年调到许昌地区豫剧团,中间曾被下放工厂数年,嗓子不能用了,又练回来。1988年,她调到濮阳市豫剧团任副团长,后调入河南省豫剧院三团。她从艺以来,无论正反大小角色都认真去演,缺什么上什么,是有名的“戏补丁”,曾塑造了银环、二大娘、栓保娘、李双双、阿庆嫂、李铁梅、常宝、喜儿、江水英、江姐等众多舞台艺术形象。汤玉英在《状元与乞丐》中饰文凤母,获全国戏曲电视剧奖;在《倒霉大叔的婚事》中饰魏淑兰,获河南省首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及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油嫂》中饰刘惠兰,获第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第三届“香玉杯”奖;在《石头梦》中饰王跑妻,获首届中国艺术节纪念奖;在戏曲电视剧《呼唤》中饰杨朝泰妻,获全国电视剧大赛二等奖。她勤于学习,汲取众家之长,博览声乐理论,音域开阔,美感性强,表演细腻,感情真挚,声情并茂,寓华于朴,洒脱自然,含蓄深沉,在河南乃至全国有很高的声誉。

颜永江是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其父颜河洲是文艺爱好者,是首山北麓小师庄一带的名人。颜永江受父亲影响,自幼酷爱戏曲。1971年,13岁的他小学毕业考入襄城县戏曲学校;1974到1980年,先后进入襄城县越调剧团和豫剧团;1985年,调入平煤集团豫剧团;2001年,调入禹州市豫剧团。永江之所以由越调改唱豫剧,是因为他进越调剧团后遭遇变声期,在演出《智取威虎山》时,仍饰演发声粗犷、爆发力强的李勇奇,结果声带出了问题,别说唱戏,连说话声音都很微弱。颜永江感到自己成了废人,一下子坠入十八层地狱,甚至不想在剧团了。在有关专家的鼓励指导下,他一方面坚定信心,决不离开舞台;另一方面刻苦练习,6年后竟练出了二本嗓,便要求调到豫剧团。1982年,颜永江成为豫剧大师唐喜成的入门弟子。在唐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的演唱艺术水平迅速提高。他1993年演唱的《南阳关》选段被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成激光唱盘。1996年和2003年,他获第四、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艺术节演员一等奖;1998年在古装戏《寔圣堂》中饰演贾勇,获第七届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1999年获中国煤矿文联、中国煤矿地质工会颁发的全国煤矿文化艺术最高奖“乌金大奖”;2006年,应文化部邀请晋京汇报演出;2010年和2012年主演《神器》《仁昌药号》,获第四、五届黄河戏剧节演员一等奖。颜永江嗓音洪亮,真假声衔接自然,运用自如。他扮相俊朗,善于把握人物性格,表演大气,是唐派弟子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表演艺术家。

河南曲剧“第一名丑”杨帅学出生在郏县,出生后不久便随父母到襄城县城关镇北关街老宅生活。他幼年丧父,历经生活艰辛。1983年,伊川县曲剧团到襄城县城演出,16岁的杨帅学独自跑到剧团要求学戏。剧团领导觉得他有一副天生带磁性的好嗓子,人又帅气聪明,便欣然应允。次年,他又入汝州市曲剧团。为了提高自己,两年后他揣着几块钱步行到郑州,考入省戏校曲艺班,师从大师赵峥。星期天,别人休息,他把自己关在练功房里练变脸、髯口功和扇子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省曲剧团,先后任团长助理、副团长。他主攻丑、须生,在剧目《阿Q与孔乙己》中饰阿Q、《风雪配》中饰颜俊、《曲魂》中饰李隆基、《跑汴京》中饰叫花子、《信仰》中饰沈卓、《老鼠嫁女》中饰花猫,在曲剧电视连续剧《郑八怪联亲》中饰郑板桥、《陈三两》中饰刘鹏举等。他曾获首届河南省曲剧荧屏赛金奖、第六和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中国戏曲“金三角”戏曲大赛优秀表演奖、首届河南省十大戏曲演员排行榜“最具明星”奖和“梨园之星”奖。他主演的童话曲剧《老鼠嫁女》获得国际戏剧艺术节最佳表演奖。其唱腔明亮舒展、板眼清晰、流淌自如、活泼俏皮、婉转跌宕、韵味浓郁,表演生活生动、自然大方、贴近观众,塑造人物刻画内心,丑也帅气,丑中见美。杨帅学2003年获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偏僻的麦岭镇东坡方村距县城21公里。正所谓“深山出俊鸟”,这里居然走出了河南曲剧第一位梅花奖获得者方素珍。方素珍的父亲是业余剧团的名角,素珍耳濡目染,爱上了戏曲。1984年,16岁的方素珍考入平顶山市曲剧团。一次,她在《武则天》中饰演上官婉儿,“曲剧皇后”张新芳看后忍不住连声称赞,并坦率地指出了她的不足。素珍喜出望外,便拜张新芳为师。2000年,她在《王宝钏》中饰演温柔贤惠、忠贞不渝的相府千金,一举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获第八届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随后调入河南省曲剧团。她2005年参与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角逐,获得成功。她主攻青衣,扮相俊丽,唱腔优美,表演规范,善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舞台艺术形象,在曲剧和豫剧领域都有较高造诣,代表剧目有曲剧《王宝钏》《信仰》《陈三两》《孟姜女》《蝴蝶梦》和豫剧《穆桂英挂帅》等。素珍还是中国曲剧“十大名旦”,获得中国“国花杯”大赛金奖、第十届“香玉杯”奖,还是河南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德艺楷模。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被誉为中国戏剧的“奥斯卡”。该奖自1983年设立至今,已历29届,全国有678位、河南有24位中青年戏剧表演艺术家获此殊荣。在许昌,共有4人获此大奖,且集中在戏曲文化底蕴丰厚的襄城县,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