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对于许昌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主任石新成来说,成为一名骨科医生是“阴差阳错”的事。然而,正是因为20多年前的“阴差阳错”,石新成才入对了行,才成为如今闻名许昌的骨科专家。
高考那年,石新成填报的志愿是金融专业,却因微小的分差与其失之交臂,最终成为一名医学生。石新成的父母非常支持他学医,石新成也觉得医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同时可以救死扶伤、服务社会。于是,他便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努力提高实践能力。
1998年,石新成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医生。“当上医生后,我满脑子想的就是怎样给患者看好病。”石新成对记者说,2000年,他开始从事骨科专业。
在石新成看来,作为一名医生,要有医德,对患者、对生命始终拥有敬畏之心。他说:“如果没有医德,就不要当医生。”因此,他时时处处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坚持“悬壶济世,利济苍生”的从医原则。
10多年前,石新成收治了一名因车祸导致双下肢挤压损毁伤的患者。患者病情十分严重,保留肢体的风险非常大,很多医生都建议截肢。然而,患者才20多岁,且是家里的独生子,石新成不想轻易放弃,打算尽量为其保留肢体,因为他深知截肢对患者及其家人意味着什么。患者父母对他说:“你只管治吧,最后结果啥样俺都不会埋怨你。”
石新成先后为患者做了5次手术,对其进行血管吻合、神经修复、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等。在患者住院的5个多月里,石新成几乎每天都要为患者换一次药,每次换药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同时,石新成还不断鼓励患者,帮助他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石新成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照顾下,患者病情逐渐缓解,最终恢复了行走,没有留下后遗症。10多年过去了,那名患者早已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他每年都会对石新成表示感谢:“别人都说我能恢复得这么好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就是你创造的,是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类似这样因石新成而“改变人生”的患者就有30多名,而石新成救治过的患者则数不胜数。走在大街上,经常有人大老远和他打招呼,跑到他跟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表示感激,说自己曾经是他的患者。
无论何时,石新成从来没有忘记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准确精细的技术、果敢细致的工作作风……他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把每一台手术都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台手术,力求尽善尽美。他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对每一名手术患者都做到“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
“慎于术前就是在手术前要谨慎判断、周密谋划,为患者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精于术中就是在手术过程中要操作精细,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勤于术后就是在手术后要勤于观察,多与患者沟通,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石新成对记者说,“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精细管理,最终达到既缓解病痛又促进功能恢复的目的。”
一直以来,石新成立足技术前沿,勇攀医学高峰,较早地在我市采用了脊柱微创技术、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显微修复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骨科诊疗范围主要包括脊柱、关节、创伤等3大方面,他擅于实施各方面的手术,且力求精益求精。
每一点儿成绩都凝结着辛勤的汗水。自从医以来,石新成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他的闲暇时间常常被看书、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占据,“5+2”“白+黑”是他的常态。“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医生,学习永远不能停歇。不前进,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石新成对记者说。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石新成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患者身上,把无限热情都倾注给了医学事业。今后,他会一如既往地履行好一名医生的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更好地拼搏、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