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面文化墙,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激励着群众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连日来,在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到处涌动着清新文明之风,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该办事处创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亮起来、文化生活‘富’起来”为目标,多次召开会议,全面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案,并通过定期督导的方式,推动这项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迈进。
该办事处依托道德讲堂、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百姓大舞台等公共宣传平台,拓宽宣传教育阵地,广泛开展快乐星期天、好家风好家训、道德模范巡讲、诚信等主题活动100多场,上万人受益,形成了“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第一书记讲社情、道德模范讲故事、致富能人讲本领”的良好局面。
在道路和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他们先后投入180万元对书院前街道路重修,投资60万元对建设南路、创业西路翻修,投资7万多元对4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投资380万元对11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该办事处还把培育文明风尚贯穿到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完善居规民约、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制度,切实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如明确了红白事办理流程、标准,限定了彩礼数额,使红白事开支大幅缩减;评选道德模范、颍川好人、好乡贤、五好文明家庭,传播社会正能量。
“现在社区打牌、吵架、比阔气的人少了,到图书室、远程教育室学习的多了,形成了比勤劳、比致富、比团结、比文明的良好风气。”寨子社区居民马党峰说。
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该办事处创新工作方法,逐渐形成了“一社区一品牌、一网格一特色”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生活关爱、医疗咨询、心理慰藉、文化宣传等特色服务品牌,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为居民提供点对点、零距离的“菜单式”服务,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目前,该办事处注册志愿者5362人,建立志愿服务站16个,成立志愿服务队20支、志愿服务分队89支,先后开展城市清洁行动150余次,参与文明城市宣传50多次、医疗体检40余次、志愿帮扶200余次。
不仅如此,他们按照“一有七中心”标准,建成高标准综合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每个社区建有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设置了宣传栏、文化器材、体育设施,同时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各社区开展文艺演出,让“建起来”的文化阵地“转起来”。
“每到周末,我不用跑腿就能在家门口听大戏,专业水平不亚于正规剧团,听着、看着心里舒畅着哩!”南街社区居民穆建民兴奋地说。
据了解,从2011年起,该办事处3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每个社区至少被评为禹州市文明社区以上的殊荣,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