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用爱心撑起生命的希望

——我市民间应急救援力量防溺水工作侧记

在市区莲城大道人工泳池,救生员尹学灿手拿救生圈,在泳池边巡逻,防止未成年人游泳时发生意外。

本报记者 张啸 文/图

入夏以来,天气渐热,玩水成为很多人的“必选项”。

每年夏天,总有贪玩的孩子因为玩水付出生命的代价。都说水火无情,溺水的新闻屡见不鲜。就在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发生了一场悲剧,1名学生落水,7人救援最终全部溺亡!避免夏季溺水事故的发生,重在预防。防溺水成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市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汇集各方力量,提升社会应急力量战斗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应急队伍不断壮大。我市应急管理部门指导支持许昌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各地志愿者组织和应急救援协会等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到全市应急救援工作中来。如今,民间力量成为许昌应急救援的生力军。更多社会志愿者加入防溺水的队伍中,也是杜绝溺水事故发生的一支重要力量。

源头防范:24小时不间断巡查

“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请同志们不要野游,听到劝阻主动上岸。想游泳可以去我们的公共泳池,河道禁止游泳!”6月28日,在市区莲城大道与学院北路交会处西南角,东城区水系管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正在河中游泳的市民进行劝导。他们负责东城区饮马河等多个河道的安全巡查及防溺水救援,以便溺水事件发生时及时救援。

在莲城大道人工泳池,救生员尹学灿和同事们正手拿救生圈或在泳池岸边巡逻,或在瞭望梯上四处张望。他们紧盯水中,提醒游泳者需要注意的事项,防止未成年人进入深水区游泳出现意外情况。

据了解,该露天泳池由东城区建设并管理,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与饮马河相通,附近设有更衣室和洗手间,并有专人看管,每天免费开放时间为6时至22时。

东城区水系管护办公室值班人员贾梦超告诉记者,东城区水系管护办公室有8名专职工作人员,配备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救生设备,每天24小时在水域周围巡逻,在险情发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投入现场救援。

除此之外,东城区以各河道管护单位为基础,建立台账,在清潩河、天宝河、许扶运河、饮马河等组建救援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视。根据实际管护情况,各河道管护单位在河道范围内广泛张贴防溺亡宣传标识,悬挂宣传条幅,并调配巡逻车辆等在饮马河公共泳池、东湖、鹿鸣湖等河道游园、人员聚集处进行防溺亡知识宣传。东城区对巡视安全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及安全技能训练,以应对紧急情况;同时对在禁钓禁游区域内钓鱼、游泳的群众进行及时劝离。

东城区水务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袁孟阳说,进入夏季以来,东城区水务部门重点围绕防止未成年人溺亡,从源头上防范各类溺水安全事故,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对东城区的河湖水系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扫除易发生溺水事故区域安全盲点和隐患,安排河道管理人员在河道两侧的重点水域、闸坝及易下水水域等的醒目位置新增禁止游泳的警示牌160余块、横幅30多条,配备救生设备70余套,为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这是我市推进防范未成年溺亡、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全市目前有河流79条,总长约1300公里。此外还有拦河水闸77处,有县、乡管理的水库53座。另外,在市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中,流入市区的河流有7条、水渠有2条、湖泊有8个。水域多了,生态环境好了,但同防范溺亡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重在预防:

普及防溺水知识刻不容缓

“如果我们发现有人溺水,应该怎么做?”“如果遇到溺水情况,该如何自救和他救?请同学们仔细听好。”6月29日,在许昌市第十中学,一场以“珍爱生命,防范溺水”为主题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专题讲座正式开始。

活动现场,许昌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的孙建武和多位队员,应邀为师生义务讲解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知识。培训采取理论知识讲授和场景演练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更多学生掌握溺水急救知识。

溺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特别是在每年夏天,让无数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崩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溺水报告》显示,全球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约37.2万人溺水死亡,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而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95%以上。对于溺水来说,防范比急救重要百倍。

“同学们要是在水中手臂抽筋怎么办?要握住拳头把手臂向身体内侧拉伸,循环往复直到缓解。”“发现有人溺水怎么办?不能随便去救!要立即大声呼喊、寻求大人的帮助,或打110报警,不能盲目下水施救……”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专业人员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用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师生直观认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专业人员手把手地教授师生防溺水急救医疗知识、预防溺水的措施、溺水时的自救方法、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溺水者岸上急救方法等。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孩子们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受益匪浅。

“暑假即将来临,家长首先应该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这很重要。”许昌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队长高煜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该救援队已应邀在市区多所中小学校给学生讲解预防溺水的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溺水从源头上来说,要禁止孩子私自到无人看管的水域游泳、玩水,尤其是在野外的水域,是十分危险的。”高煜说,该救援队的防溺水安全宣讲将持续到暑假结束。

此次重庆学生溺水事件中,因救援而溺亡的7人同为小学生,令人心痛。这起溺水事故,再次敲响了暑期安全警钟。悲痛与惋惜之余,高煜表示,防范大于救援,普及防溺水知识刻不容缓!不少市民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力量等共同参与,提高警惕,让悲剧不再重演。

高煜提醒广大市民,当有人溺水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寻求大人的帮助,未成年人一定要避免自己下水施救,孩子自身力量不足,遇到危险水域,极易发生意外。

发生溺水后,如无大人在场的情况下,岸上的人员要想办法向周边的居民或路人寻求帮助,并在岸边寻找竹竿等救援物。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轻易下水;救援的同时,还要第一时间拨打119、120等急救电话。

远离“水之殇”:

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和“驴友”结伴爬山探险,如今成了许多人热衷的休闲方式,但大部分参与者缺乏户外生存和自救经验,在野外难免会出现意外状况。许昌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救援动力都是来自对公益事业的追求。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作为民间专业的社会救援力量,许昌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拥有正式专业队员50多人和近400名志愿者。这支队伍来自各行各业,包含自由职业者、医疗工作者、退伍军人等,拥有丰富的户外运动和应急救护经验。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救援队员的身影。每逢夏季,溺水事故频发。“每次接到救援电话心里都不舒服。”高煜告诉记者,每年4至10月是溺水事件高发期。

6月27日,襄城县十里铺镇汝河段发生溺亡事故,许昌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立即前往现场进行应急救援。这是今年以来,许昌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接到的第6起应急救援任务。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秉承公益发展队伍的理念,许昌红十字会救援队用瞬间的选择挽救生的希望,坚持无偿、免费救援,队员自行承担每次救援费用。志愿者大多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或自由职业者。为了完成救援行动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他们常自掏腰包救助溺水者,从来不讲报酬,不讲条件,通过微信群联络,前往许昌及周边开展义务救援和遗体打捞工作。每一次救援全部是免费的,他们从没收过家属一分钱。

“生命只有一次,个人安危关系到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的责任。”高煜表示,防溺水是夏季安全防范中的重点。除了应急救援之外,该救援队还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溺水事故教育培训上。

该救援队联合教育等部门,运用自身的专业救援技能,开设青少年防溺水知识讲堂,积极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进校园”和应急救护培训,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有效预防和减少溺亡事故发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该救援队结合典型未成年人溺亡案例,把预防溺水知识送到孩子们身边,提醒孩子们牢记“六不准”,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时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私自下水施救。通过培训,更多人掌握了溺水初级应急救护知识。许昌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成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