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非 文/图
不久前,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举办的全国医学影像学大会上,许昌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医生围绕“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作了学术交流。与会专家认为,许昌市中心医院系统地总结了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提出了疾病转归的影像学特征,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CT影像学表现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五版诊疗指南,把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的病例标准。”7月8日,许昌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张国富对记者说,“在我院,CT检查是筛查新冠肺炎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贯穿每一名确诊患者的治疗全过程。”
通过CT检查对新冠肺炎进行诊断时,该院医学影像科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辅助诊断,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对比进行快速读片和智能诊断,快速、准确地标记出特定的异常结构供医生参考,让医生作出更加精准的诊断。”张国富告诉记者,“我们最早将这种技术应用到肺结节的诊断当中,采用高分辨低剂量CT检查+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的方法进行肺结节诊断,大大提高了肺微小结节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使更多极早期肺癌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传统的阅片模式下,医生面临着异常繁重的阅片任务。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自动将可疑的肺结节全部标记出来。然后,医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标记出来的肺结节进行诊断。这种“医生+人工智能”的阅片模式大大缩短了阅片时间,避免出现漏诊,也使诊断结果更加准确。
记者点击进入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每一名受检者的检查片子上都清楚地标注着肺结节的数量和有肺炎的部位数量。点击系统上标记出来的肺结节,会显示出结节的大小、具体位置、形态等,清晰直观、一目了然。
“以往,医生看完一名患者的片子找出结节需要5到10分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则可以在2分钟左右完成。”张国富对记者说,“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可避免出现漏诊,让诊断更加精准。”
一名患者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有3个结节,来到许昌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后,通过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发现肺部有6个结节。经过医生诊断,在新发现的3个结节中有1个为恶性。经过穿刺活检,那个恶性结节被确诊为早期肺腺癌。由于发现得早,患者及时接受了手术。
肺癌是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不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肺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患者术后不需要放疗,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寿命、工作和生活。而且,通过CT检查,肺癌是可以早期发现的。正因如此,肺癌筛查意义重大。
“在肺癌高危人群中,30%的人肺部有结节。在这些肺部有结节的人中,10%的人结节为恶性。”张国富提醒,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四种,一是45岁以上人群,二是有20年及以上吸烟史、每天吸烟大于20根者,三是长期接触粉尘、油烟等有害物质者,四是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
在肺结节诊断方面,许昌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17年,该科成立了肺结节诊断团队,除了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之外,还可以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活检。2019年11月,该科引进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目前已经为近3万人次进行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