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增阳 文/图
仲夏时节,记者在一位喜爱书画艺术的朋友那里得见一幅画作,鹅黄色为主色调的画作中,两只黄莺挺立枝头,点点黄花渐次开放,仿佛夹杂着清香,引得鸟儿张口欲唱。画作清新淡雅,布局错落有致,在众多画作中别具一格。
画作署名廷义,朋友告知这是襄城县的一位画家,他也未曾见过。向襄城县书画界的一位老师询问,方才得知这位画家名叫黄廷义,别号挺意,生活在农村,数十年来浸淫花鸟绘画,已是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在襄城县乃至河南省绘画界都颇有名气,作品得到很多藏家认可。沟通之下,相约采访。
黄廷义居住的村子名叫黄柳东村,是襄城县紫云镇的一座普通村庄。沿着黄廷义描述的大致路线进入村中,他早已在路口等着记者。初见黄廷义,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老人形象,清瘦的脸庞,花白的头发,一身衣着干净整洁。几句闲谈,记者从他的言语中感到了不同之处,语调温和,思维敏捷,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带着笑容的脸上,显露着略显拘谨却又从容的表情。
在黄廷义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他的家中。干净整洁的院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繁茂的竹子,看长势应该存在多年。两层的楼房,一楼起居,二楼则是黄廷义平日作画的地方。
盛夏炎热,但院中微风阵阵、竹叶沙沙作响。“我们就搬来凳子,坐在院中聊吧。”记者提议。黄廷义从屋中搬出木凳,跟记者聊起他的绘画之路。
67岁的黄廷义,已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画画的。少年时期,他就喜欢简单画些东西。20世纪70年代,10多岁的黄廷义,偶然打听到襄城县城有一位画家,在当地极有名气。他就辗转找到了这位画家,学习画画。“老师名叫贾兰亭,是我们这里一位有名的花鸟画家,功力深厚。我找到贾老师,表达了想要学习画画的想法。贾老师见有小孩喜欢画画,也很乐意教我。我跟随贾老师学了几年,进步很快。贾老师从技法和整体布局入手,向我讲解了传统中国画的精髓。遗憾的是,贾老师当时年事已高,几年后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教导,让我至今受益。他画风正、用笔活,风格清新自然,我一直铭记。”黄廷义说。
入门之后,黄廷义主攻竹子,画作多为竹子的不同状态,既有临摹名家之作,也常摸索着创作自己的作品。但是越画心中越没有方向,黄廷义决定继续提升。1985年,他报了上海东方艺校的函授班。“通过学习,我对外部的艺术世界有了一些了解,也寻找着更加广阔的艺术创作方向。画画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外部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世界。”黄廷义说。
农家子弟,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画画,但黄廷义一直坚持着。他不断创作,不断学习,探索着自己的绘画风格,也有着迷茫困惑的时刻。“年轻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的作画水平更高,得到更多认可。所以心中不净,也找不到自己的风格。虽然常画竹子,但是总觉得缺些什么,没有独到之处,我就想着换换方向。20世纪90年代,我从书上看到东北的画家画的冰雪竹题材,很是喜欢,于是摸索着也尝试画。可是花了10多年,也没有什么提升,导致我经常睡不着觉,内心充满了挫败感,甚至都不想再画画了。无奈心中依旧放不下。苦思之下,我发现了问题所在。东北的画家画冰雪竹,是因为这是他们那里比较常见的风景,他们画的是日常之景,融会的是他们当地的景象。我要画,也只能画我身边的景象。”黄廷义说。
从那时起,黄廷义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以花鸟为题材,画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别样的美好。“想起来简单,其实画起来很难。如何将平凡的生活题材画得不平凡,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和坚持。”黄廷义说,一有时间,他就会出去走一走,转一转,看看乡间的风景,听听林中的鸟鸣。为画竹子,他就在院中种了一大片竹子,时时观察竹子的状态,欣赏春夏秋冬不同时节竹子的样子。为画芦苇,他就跑到家乡附近的芦苇荡长时间观察,看不同区域的芦苇长势,看芦苇在整片河流中的分布层次,看芦苇荡中鹭鸟若隐若现的不同状态。
一片河流,芦苇数丛,三两鹭鸟,常见的景色,在黄廷义的笔下,呈现出别样的风情,灵动自然,充满情趣。黄廷义说,这就是生活带给他的财富。“要想画好画作,画得自然、灵动、有情趣,就必须深入生活。不管是姿态各异的花草,还是常见的麻雀、鹭鸟,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千姿百态。如何从这些姿态中抓取最传神的部分,就需要时时观察,多多创作。传统中国绘画传承千年,不管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虽然类型大致不变,但是创作的内容时时变化。每一个画家也会有各自的风格,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是每一个画家的追求。”黄廷义说。
在黄廷义的画作中,多是真实生活中的常见之景。但黄廷义画出了新意,画出了境界。在一幅名为《芦荡风情》的画作中,一片芦苇挺立水中,芦花与枝叶交相辉映,几只鹭鸟隐于芦苇之中,色彩沉稳老练,整体布局合理,画面宁静悠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黄廷义的画作就崭露头角,其后更是屡屡获奖。作品《竹》荣获河南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展优秀奖;作品《风竹》荣获许昌市第二届美术比赛一等奖;作品《小息》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新人新作展优秀奖;作品《竹雀图》入选中、韩、马国际美术交流展作品集;作品《寒鹭》《凝香》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海峡两岸美术交流展作品集》……他也成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会员。
虽然也曾获奖,但是一开始,黄廷义对于卖画这件事不自信。由于家庭条件不富裕,2007年,黄廷义尝试着将自己的画作拿到平顶山,看看有没有人喜欢。结果第一次就卖了几百元钱。当时他出手的多是自己花了多年的竹子,价格也从最初的几十元到几百元,有的甚至上千元都能卖出去。“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再去,就有人说:‘看,襄城县那个画竹子的老头儿又来了。’”黄廷义说,从那时起,他发现自己的作品有人认可。
虽然有人认可,但是黄廷义并没有将卖画赚钱当作自己的主业。他生活简单,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对自己的画作却要求严格,自己不满意的作品,不会给别人。他作画有快有慢,但绝不敷衍,只要开始创作,就会尽心画好。
“画画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是要说没有些想法,只是图自己喜欢,也是假的。年轻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希望自己画作的价值更高。但随着这么多年的创作,对于画作之外的东西,看得更淡了,心也静了下来。能够时时创作,能够在画画中收获平静和快乐,能够有一些欣赏我作品的朋友,我就很知足。”黄廷义说,对于绘画,他已经坚持数十年,绘画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如今的黄廷义,对于画画有着自己的感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经过内心体悟的转化,再通过笔墨呈现在画纸之上,黄廷义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不断创作出更多清新隽永的精品之作。附近的孩童、青年,如果愿意学画画,他就会倾囊相授,把自己的创作技法、内心感悟教给他们。对于黄廷义来说,这样的生活,很平凡,也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