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增阳 通讯员 苏根长)日前,记者从市文化旅游部门获悉,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守正创新、培育特色,发挥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实施“四大工程”,助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
据了解,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市文化旅游系统积极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18年我市以中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资格。通过持续创建,目前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244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91.7%,建设文化特色分馆50个,培训乡村文化能人3000多人,打造文化特色亮点10余个。在2019年度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中,我市名列前茅。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和文化志愿服务工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市文化旅游系统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29支,志愿服务人员共1300人。2019年以来,市、县两级组织开展文化活动5000多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文明旅游宣传活动30余次;乡、村两级开展文艺演出4万多场,惠及民众270多万人次,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文化圈、阅读圈、志愿服务圈,群众文化获得感明显增强。三是实施文化旅游提质工程,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我市坚持A级景区创建与品质提升并举,以打造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生态文化为核心,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培育特色旅游乡村18个,推出精品旅游线路10多条,建成“许昌文旅云”消费服务平台,不断提升许昌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许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助推文明城市建设。我市依托文物资源开发景区景点30多处、建成博物馆(纪念馆)7家,发挥了文博场馆重要的宣传、教育、服务功能;强化非遗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每年组织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0场以上,展示了许昌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弘扬了“诚信、包容、开放、创新”的许昌精神,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