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春秋楼

人间至纯苏东坡

□不忘初心

近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对苏东坡波澜壮阔的诗意人生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他的豁达乐观,他的刚正不阿,他的不骄不躁,以及他面对人生磨难时的云淡风轻,无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纯 美

千百年来,苏东坡这个名字之所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过人的才华。他博学多才,善于创新,自成一格,对文学艺术的技巧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能够纵意所如,触手成春,当行即行,当止则止。正如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所言:“无意不可如,无事不可言。”苏东坡在67年的生命时光里,为世人留下了2700余首诗、362首词,其中很多诗词都成为不朽经典。如“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清夜无尘,月色如银;且陶陶、乐尽天真”……这些纯美的诗词名句带给人们的永远是心灵的愉悦、思想的清明。他不仅是诗词大家,还是成语达人,像雪泥鸿爪、河东狮吼、水落石出、春梦无痕、燕瘦环肥、江山如画等成语,都出自他的名篇佳作。除此之外,他的《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黄州寒食诗帖》《古木怪石图卷》等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无与伦比的才华,奠定了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不可替代的地位,即便是宋孝宗赵昚也称赞他:“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

纯 真

苏东坡20岁参加科考一举成名,38岁官至密州太守。然而,由于生性好辩、直言不讳、耿直孤高,他一生仕途坎坷。他曾在17个月内从戴罪之臣的从八品升至正三品的翰林院学士知制诰,创造了短期仕途的辉煌。可好景不长,由于深陷新旧党派之争,他被一贬再贬。特别是被贬到海南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屋,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唯有一幸,无甚瘴也。”好在他那不屈不挠、豁达乐观的人生哲学,让他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从容淡定。在颠沛流离中,他一如既往地吟诗作画、讲道谈禅,并创造出了“东坡肉”“东坡酒”“东坡茶”等,把粗糙的生活过成诗一样的日子。

被贬黄州时,苏东坡建了一所供朋友聚会的房子,因为在大雪中落成,所以取名为“雪堂”。在雪堂四壁上,他亲手绘制了大幅雪景图,蔚为壮观。苏东坡去世后,一个老和尚说出一个故事:他年轻时常看见苏东坡在夏天一个人赤足上山,借一把躺椅,搬到附近的竹林选个好位置,脱下外袍和小褂儿,光着背坦然入睡。大千世界,滚滚红尘,生活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份纯真与淡然,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纯 善

苏东坡率真坦荡,喜欢与人交往,朋友遍天下,且朋友之间往来随缘随性,没有私利。可以书信往来,数年不见;可以朝夕相处,须臾不离;可以游山逛水,谈经说道;可以吟诗作画,共享美食。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善德善行贯穿苏东坡生命的全过程,在惠州时,不论住在哪里,他总把自己的书斋叫“思无邪斋”,把住的房子叫“德有邻堂”。

苏东坡一生朋友无数,可也有不少政敌。不管这些政敌如何打击迫害,他依然真诚相待。众所周知,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后来因写诗讽刺新法锒铛入狱,人们都以为苏东坡会忌恨王安石。其实,抛开政见,他对王安石的文章十分欣赏。在被贬黄州期满后,苏东坡曾特意去南京看望赋闲在家的王安石,两人谈古论今,相见甚欢,他甚至有在金陵买田,陪王安石“老于钟山之下”的念头。章惇年轻时是苏东坡的朋友,后因政见不和,两人渐行渐远。章惇得志后,一直视苏东坡为仇敌,把他一贬再贬,一直贬到海南儋州。然宦海难测,章惇晚年失势,也遭贬谪,被贬到了广东雷州。听到章惇被贬的消息,苏东坡“惊叹数日”,对其“高年寄迹海隅”表示深切同情。

纯 仁

苏东坡素以儒家之心仁爱济世,时时处处为天下苍生疾苦冷暖奔走呼号。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疏通西湖,修筑苏堤,清理输水管道,建设进水工程,打造了“三潭印月”等西湖美景。当时,苏州城有50万人,却没有一家公立医院,苏东坡从公款中拨出2000缗,自己捐出50两黄金,在杭州众安桥附近建立了“安乐坊”,三年治疗病患1000多人。

仁政是苏东坡最大的执政理念,在他诸多表章奏议里,绝大多数都是要求为百姓减免赋税、劳役、债务。为此,他不惜与朝廷及重臣意见相左,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执着勇毅,不达目的不罢休。为呼吁宽免百姓官债,苏东坡在两年又两个月时间内,先后四次公开上表朝廷,并上一道私人表章给太后,不顾一切阻力,反复陈明理由,最终得以实现愿望。

苏东坡天生一副慈悲心肠,拥有悲天悯人的百姓情怀。常州是苏东坡人生最后的落脚点,他喜欢常州,朋友帮他在荆溪之地选了一处住所,他看了很满意,花500缗将其买下,准备把家眷接过来住。一天晚上,苏东坡和好友在村中散步,经过一户人家时,听见里面有女人的哭声,问其缘故,得知他买的宅子正是老妇人的败家儿子背着母亲卖掉的。苏东坡听后大惊,当场把买房契约一把火烧了。第二天,苏东坡又把老妇人的儿子找来,让他把老母接回老宅住,所付房钱却只字未提。后来,苏东坡在常州病逝,他最后栖身的地方是朋友帮他临时租的一所小房子。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富有爱心、豁达乐观又会享受生活的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只是一个朝代的文化符号,可他留给我们的是温馨、甘醇的回忆。想起苏东坡,你也许会觉得,生活何其美好,人生尤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