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增阳 文/图
一段时间以来,我市钧瓷创作者携作品踊跃参加第三届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第七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更长的时间维度下,在北京、上海,在成都、深圳,越来越多的钧瓷窑口将作品带到了各类展会、拍卖会的现场,让世人领略窑变的瑰丽与神奇。
随着钧瓷艺术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越来越快,不断有钧瓷创作者走出神垕、走出许昌,去学习,去吸收更加丰富的艺术养分,也有更多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者来到许昌。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当代钧瓷创作者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钧瓷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的融合。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市钧瓷产业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推动钧瓷艺术不断迈向更高舞台。
在发展中坚持文化自信
新中国成立后,钧瓷恢复烧制。改革开放以来,钧瓷进入百花齐放的快速发展阶段。如今,钧瓷珍品走出国门,出现在更加广阔的艺术舞台上,钧瓷艺术在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迎来了又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当代钧瓷创作者应该抱着怎样的理念去创作作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古人有古人的追求,今人有今人的审美。既不能以传承为理由因循守旧,又不能以创新为借口异想天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审美和用途的差异,自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作品。钧瓷创作者应该始终坚持自身特色。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看来,守正创新,最好的传承是发展。通过钧瓷艺术引领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需要传承文化,继承其中的优秀技艺,却不能照搬照抄。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质,为钧瓷艺人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发展空间。 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整体环境下,钧瓷行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钧瓷创作者根植传统,面向当代,不断推出极具时代特色的创新作品。审视这些创新作品时,我们发现,大多数钧瓷创作者依托对传统钧瓷烧制技艺的挖掘和探索,为钧瓷艺术注入了全新的创造力。对钧瓷艺术的创新,靠的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悠久钧瓷烧制技艺的深刻理解和不断转化。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看来,创作钧瓷作品,要有扎实的传统技艺,更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创新需要理念,我的理念是什么呢?一切都来源于生活。要引导生活,走在生活的前边。”杨志说,钧瓷创作者要不断锤炼自身的技艺:一方面,把自己的作品做精细、做到位;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能够把握时代的审美取向。
在钧瓷艺术的创新中,离不开对技艺的坚守和对工艺的精益求精。钧瓷烧制技艺保持着千年以来的优秀特质,又不断融入新的科技、新的工艺和新的艺术特点,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不断激活内在的生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对钧瓷艺术充满自信,要对钧瓷的窑变特性更加尊重,在不断学习中丰富钧瓷的文化内涵。
在发展中推动技艺革新
1000多年来,钧瓷艺术就像窑变一样,一直在发生着新的、神奇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钧瓷恢复烧制。及至现在,钧瓷艺术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钧瓷艺术的发展,需要从工艺、技术、理念等多方面不断革新,创造新的辉煌。
钧瓷艺术的发展,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钧瓷烧制工艺的革新,为钧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为钧瓷行业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钧瓷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需要钧瓷艺人不断革新技艺。没有工艺支撑,钧瓷的生命力就难以焕发;不对窑炉及烧成曲线进行深入探索,就难以创造丰富的釉色。经验的积累、产业化的生产和市场的开拓,是钧瓷取得大发展的条件。从被认可到大发展,再到大突破,每一步都离不开工艺的革新。”孔相卿如是说。
“我们应该看到现代工业设计和现代技术的重要性。如今,钧瓷创新必须不断融入现代工业设计。钧瓷的发展,也要讲究‘以人为本’。也就是说,烧制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是观赏为主,还是兼具实用性;是面向一般消费群体,还是面向专业收藏人士。不能整天低着头干,要抬起头多看一看、想一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这样认为。
“钧瓷要发展,钧瓷创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精神需求乃至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用文化、艺术、科技‘三位一体’的思维做到观念创新、工艺创新、艺术创新,让钧瓷走进当代人的生活,融入当代人的需求。”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张金伟对记者说。
立足传统,不断革新,才能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才能推动钧瓷艺术不断发展壮大。围绕窑变,将钧瓷艺术与现代人的生活联系起来,探索钧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是未来钧瓷产业发展的重点。
在发展中融入现代生活
随着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如何在当今走入普通人的生活,钧瓷艺术面临着新的发展课题。当代钧瓷创作者致力于新器型、新釉色的研发,众多创新作品成为可以媲美古代经典器型的经典之作。
在钧瓷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将日常使用和文化审美高度融合,才能承载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才能更好地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整体环境下,钧瓷行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钧瓷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融入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孔相卿看来,钧瓷以实用艺术的身份进入更多人的生活,需要体现三点:一是尊重适用,二是侧重形式,三是融入文化。通过钧瓷艺术引领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需要传承文化,继承其中的优良技艺。钧瓷通过与当下审美情趣紧密结合而美化生活,提升生活品位;通过产业的发展壮大,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围绕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孔相卿创制了极具中原文化特色的“中原壶”,开创了钧瓷茶器创新发展的先河。10余年间,钧瓷茶具另辟蹊径,异军突起,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
“钧瓷艺术只有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其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要在做大基础产品的同时,不断推出高端作品,让钧瓷市场形成不同区间,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当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让钧瓷参与其中,钧瓷才会具有更强的发展动力。”晋晓瞳说,钧瓷艺术是为国家的整体文化服务的,要展示时代的精神风貌。
“对于钧瓷从业者来说,不能局限于作品创作,而应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把目光聚焦在更加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这是钧瓷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钧瓷产业的发展重点是推动产业本体发展,由此带动或者促进其衍生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张金伟说。
在钧瓷茶具的基础上,钧瓷创作者还在钧瓷餐具、酒具、花器、香器、陈设器等方面进一步开发,钧瓷创作者将日常使用和文化审美高度融合,承载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更好地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融合。
以开放的心态发展钧瓷艺术,在钧瓷艺术与外部艺术世界交流和沟通过程中,钧瓷从业者学习的是不同艺术观念和表达形式,在艺术的当代性中寻找钧瓷艺术与当下潮流的结合点,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步,用钧瓷的艺术形式展现更加多样、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