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治理是城市基层治理中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10月26日至10月28日,许昌市第37期正科级干部进修班第六调研组全体学员,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和群众座谈等方式,深入建安区许由街道办事处开展调研,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许由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许由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万余,流动人口20万余,辖幸福、文翰、利民等7个城市社区,枪杆刘、十里铺、梨园等7个村改居社区;有党支部24个,党员1112名;居民楼院184个,其中老旧小区168个,纳入“四改一增”范围内(2000年前建设用房)共127个,目前通过“四改一增”改造提升的老旧小区52个。该办事处党工委以开展“创五好 强双基”示范行动为抓手,着力锤炼过硬党支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居民文明素养,推动了辖区老旧小区的品质提升。
主要做法
深化党建引领,凝聚党心民心。建立“五好”社区党组织,筑牢战斗堡垒。近年来,该办事处通过财政奖补7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300万余元,以“一有七中心”为标准,建设了文翰、幸福、育新等7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发挥好“头雁”作用。如选任在校入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为每个社区培养三到五名优秀的后备干部。树立党员旗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楼院治理;设立党员中心户,张贴楼栋党员公示牌,引导群众有困难、有问题就近找党员。
创新治理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提升自我管理“软实力”。 针对老旧小区实际情况,由社区党支部牵头,动员和组织工作能力强、为人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的小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居民参与业主委员会选举,成立“红色业委会”。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该办事处辖区共划分87个网格,组建130多人的网格管理员队伍,街道、社区、楼院设三级网格长,张贴公示牌,确保群众看得见、找得着。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各社区结合居民实际需求,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强化阵地建设,优化阵地功能。围绕阵地功能发挥好标准,通过社企共建,成立了兰亭社区;通过社会捐建,由梨园社区发动乡土人才宋松继出资60万余元捐建梨园文化广场。注重阵地功能发挥,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筹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党群服务窗口,让居民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天候开放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室等,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需求。提升居民文化素养。精心打造“邻里文化节”“邻居节”“爱在夕阳红”社区文化品牌,定期推选“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
建设职业队伍,提升专业能力。围绕职业队伍建设好标准,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16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积极组织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疫情防控、矛盾调解等工作。提升专业水平。组织社区干部及专职工作人员到武汉、信阳等地参观学习,动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津贴。
突出民生民本,提高服务能力。围绕服务群众实效好的标准,紧抓共驻共建,凝聚老旧小区整治力量。以“双报到双报告”工作为契机,组织共驻共建单位开展结对共建,使69个区直单位297名机关党员干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共圆“微心愿”,让社区服务暖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关注辖区困难群体、帮扶对象、老年人、青少年和特殊群体,积极推行“党建+微心愿”,采取建立微心愿墙和共建帮扶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广智慧管理,实施微信问政。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立居民吹哨板块,居民有问题必响应。
存在的问题
社区任务繁重,治理力量不足。老旧小区改造通常涉及建设、规划、电力、供水、城管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社区在协调工作中存在较大难度。社区工作人员较少,不但要承担日常工作,还要入户排查等,遇到重大事件时人员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薄弱,物业介入成本高。老旧小区因年代久远房屋老化严重,道路破损严重,污水管道、化粪池堵塞,缺少消防、充电设施,许多专业化物业公司不愿进驻。部分居民对收取服务费不认可,自我管理服务又难以实现。
居民结构多元,自我管理积极性不高。该办事处辖区内的老旧小区居民结构相对复杂,外来务工人员、乡下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比重大,普遍收入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制约了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租赁户归属感不强,不愿参与具体事务管理。空闲房屋户等待老城区拆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想管。
意见和建议
加强社区基层建设,补齐治理队伍的短板。以“创五好 强双基”示范行动为抓手,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本社区选拔、机关下派和吸纳社会知名人士、致富能手等多种方式,选拔社区干部。引导全日制大学毕业生通过招考到社区任职。建立激励措施,提升社区干部政治和经济待遇,定期选树一批社区“模范书记(主任)”,提升其工资待遇标准。强化组织关爱,组织社区干部定期参加培训学习,提升能力;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参加健康体检,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家庭予以关心慰问,减少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
加大基础体系建设,补齐治理效能的短板。抓基建改造,完善硬件设施。要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总体规划,大力争取省、市层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倾斜支持,统筹财政、社会资金和业主投入,确保应报尽报、应改尽改。抓治理手段,精准分类管理。对基础条件好的楼院,在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基础上,吸引物业公司入驻,逐步完善楼院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抓机制建设,强化长效管理。要及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组织架构,发挥社区业主、党员、志愿者等主体作用,理顺管理关系,提高小区治理水平。
推进治理方式多元化,补齐治理粗放的短板。社区成立专业物业公司服务平台,对不具备物业公司进驻的,采取群众自筹、政府补贴的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通过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后续出现的新“老旧小区”,不断完善改造规划和方案,打造“旧而不乱、旧而整洁、旧而美观”的宜居幸福家园,实现老旧小区“三无”变“三有”、“三有”变“三优”。
指导老师:刘金萍
第一执笔人:杨振华
成员:葛湘锋 袁松阳 段佳佳 段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