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清除非法文化垃圾 营造健康文化环境

一、“扫黄打非”的基本含义

“扫黄”就是指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具体来说,是指禁止淫秽色情等违反法律规定的有害内容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及网上信息等方式公开传播。“打非”就是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

“扫黄打非”是保障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管理文化市场的成功模式。

“扫黄打非”的重点任务是查处各类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传播活动,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打击侵权盗版出版物和侵权盗版行为,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查处网上有害信息等5项工作任务。

“扫黄打非”的职责使命是维护正道正义、打击反动邪说、倡导新风正气、扫除文化垃圾。

二、基层“扫黄打非”任务落实要借助的四大平台

1.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2.与基层综治工作相结合。

3.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结合。

4.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有机结合。

三、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的主要职责

1.开展“扫黄打非”知识普及。

2.宣传引导青少年和企业工作人员自觉远离各类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

3.对单位周边及内部市场开展巡查。

4.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本单位不成为“黄”“非”源头。

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重点宣传内容

1.“扫黄打非”相关知识。

2.未成年人保护常识。

3.专项行动进展。

4.“扫黄打非”重大活动情况。

5.大要案及打击查处成效等。

五、人民群众如何进行“扫黄打非”

1.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学会鉴别“黄”“非”产品,知道哪些行为属违法行为。

2.自觉抵制“黄”的诱惑,不买、不看、不传、不玩含淫秽色情内容报刊、影视图片、游戏软件及盗版光盘等。

3.不印制、不销售、不传播、不收藏“黄”“非”出版物。

4.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网络,不沉迷网络,远离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游戏软件等。

5.积极参与社区相关单位开展的“扫黄打非”活动,发现涉“黄”涉“非”违法违规活动与非法出版物,立即向村(社区)委员会和文化、公安、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举报。

(本报记者寇旭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