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汽车的关键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中国芯”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今年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车企加大了对自主芯片的研发力度,自主汽车芯片将加速发展。
为鼓励芯片国产化,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强调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
今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将着力推动车控操作系统及计算平台、车规级芯片等自动驾驶技术和装备研制。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领域的半导体市场收入约为319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约428亿美元,庞大的市场规模与利好政策将为自主汽车芯片发展带来良机。
笔者认为,一方面主机厂及供应商的降本压力日益增大,正不断寻求替代方案;另一方面在当前特殊的全球贸易背景下,实现自主可控是必经之路,国内汽车半导体厂商或因此迎来发展新机遇。
疫情影响海外芯片供应,导致短期内部分车企产能或将受限。从中长期来看,这一问题反映出国内汽车芯片急需自主替代的趋势,有利于国内自主芯片企业及自主研发企业的加速发展。
其实,已有不少车企开始开发自研芯片,打造“中国芯”。2018年4月,智能电动汽车企业零跑汽车正式宣布与大华股份联合研发AI自动驾驶芯片,于2019年第二季度进行实车测试。零跑也成为除特斯拉外国内首家宣布自研芯片的新能源车企。
目前,多家车企“入局”汽车芯片自主化,动作频繁。比亚迪车规级芯片已经自研并实现大规模量产,比亚迪自研车规级IGBT已占据国内市场18%的份额,地平线搭载长安UNI-T的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出货量已达10万个。
今年 10月,吉利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共同出资成立芯擎科技,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微控制器等汽车芯片领域制订了研发及量产计划,将在明年发布首款7nm车规级芯片。
可以预见,在国家的支持和各大自主车企的努力下,我国汽车芯片自主化将加速,“中国芯”将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