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小窗口”做好为民服务“大文章”

本报记者 刘晓敏 通讯员 潘高锋

“俺小区的‘红色小屋’充分发挥了网格服务驿站功能。自从有了‘红色小屋’,小区的车位问题解决了,卫生环境也好多了……” 12月15日,在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南街社区金德苑小区,居民曹军恒非常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各个社区及居民小区,记者发现,“功能型党支部+红色物业+业主委员会”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依托这一工作模式,该街道办事处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探索了以党建为引领的为民服务新模式,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居民曹军恒所说的“红色小屋”就是该街道办事处各小区连接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场所。“红色小屋”涵盖网格服务驿站、功能性党支部、红色物业等功能,面积20—150平方米不等,设置有文体活动室、阅读角等,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便民代办服务、爱心义诊等。

以前,金德苑小区曾因环境脏乱、停车难等问题,引发居民矛盾。自建设网格服务驿站后,在小区功能党支部的领导下,小区安排了物业管理员和保洁员,规划了停车位,还安装了门禁系统,居民非常满意。

在南街社区网格服务驿站里,一名姓刘的居民正带着孙女在驿站阅读角看书,她对记者说:“自从社区有了‘红色小屋’后,居民很多事不用出小区都能很快办好。现在连孩子看书都有了去处,真是太好了!”

据南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南街社区根据“双网三治”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共划分11个网格,把97个老旧小区全部覆盖在内。通过排查登记,97个老旧小区共有直管党员222名、协管党员709名。该社区将老旧小区党员登记后组建成13个功能性党支部,各个网格长均由党员担任,实现了组织全覆盖、联系居民商户全覆盖,构建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体系。

颍川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有500多名在职党员、协管党员、离退休党员等,他们都积极到社区和相应网格报到、认领志愿网格服务项目,不断延伸党建“触角”。

一名网格员大约要服务100—300户居民,仅仅依靠网格员的力量远远不够。为了更加优质精准地为居民送上“家门口的服务”,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该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建立了80多个功能型党支部。在功能型党支部的带领下,该街道办事处在各个网格内形成了以网格员为中心,物业员工、共建单位员工、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1+N”组团服务力量,使为民服务的力量更强大。

目前,“红色小屋”已成为颍川街道办事处连接老百姓的“窗口”。在这里,该街道办事处通过“点对点”联系、“面对面”承诺、“心贴心”服务,切实做好了为民服务“大文章”。“‘功能型党支部+红色物业+业主委员会’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了‘小事儿不出楼栋、大事儿不出社区’。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功能型党支部建设,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颍川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丽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