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春秋楼

永远的大别山精神

□范金星

初冬的大别山,依旧在深秋的怀抱中,斑斓的秋色,仍恋恋不舍地停留在这里的山山水水。远远望去,五彩缤纷,满目金黄,一派丰收景象。

11月中旬,笔者跟随“全省老记者看信阳”采访团,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市的息县、光山县、新县等地进行采访,耳闻目睹了老区人民不忘初心、奋勇争先、攻坚克难的良好精神风貌。

大别山是一座革命的山,一座红色的山,一座英雄的山。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里200多万英雄儿女在大别山浴血斗争,近百万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铸造了可贵的大别山精神,这就是“坚守信念,胸怀大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评价: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虽然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大别山精神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淡。如今,在信阳革命老区,大别山精神不但得到了有效传承,而且在不断发扬光大。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视察指导工作,嘱咐“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信阳老区人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使命,勇于担当,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地跨淮河两岸的息县,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抢渡淮河的所在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息县每年粮食种植面积都稳定在24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10亿公斤,连续9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2016年以来,息县还抓住“百城提质”机遇,认真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统筹抓好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河南省园林城市等称号。同时,息县揽山入怀、纳河入城,青山绿水绕城郭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千里淮河第一城”正绽放异彩。

“昔日荒山披绿衣,油茶树结满黄金果”,这是光山县人民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作为司马光的诞生地和“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发生地,光山县的智慧名声早已有之。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这个贫困人口较多的山区,把油茶产业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抓实、抓到底。目前,光山县已有87家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油茶种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5.5万亩,覆盖了6个乡41个村民组,油茶籽产量达0.55万吨,万余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如今的光山县,一棵棵油茶树把荒山变成了金山,穷乡变成了富壤,山区变成了景区,油茶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油茶产业正引领当地群众走上既是金山银山又是绿水青山的康庄大道。“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一句朴实的顺口溜,道出了光山百姓脱贫致富的好心情。

坐落在大别山青龙岭下的新县田铺大塆“创客小镇”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大别山深处的小村庄能变身为AAA级景区。2016年,大塆村的村民合作社“牵手”上海一家企业,按照“不拆一砖,不伐一树”的思路,打造了以“创客”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一拔又一拔地涌入这里。行走在田铺大湾的“创客小镇”,琴声悠悠,河水潺潺,村里的老房子建成了豫南民宿、古韵茶社和主题餐厅,游客们品茶下棋,悠闲徜徉,流连忘返。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悠然自得的乡村时光,还能体验时尚的都市生活……仅去年“十一”期间,这里接待的游客就超过20万人。乡村旅游的红火,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又鼓。

几天的信阳之行,让人感慨万千。过去闹革命时的大别山精神,在这里随时都能找到印记,老区人民取得的每一项辉煌业绩里,无不闪耀着大别山精神的红色基因。

虽然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大别山精神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牢记使命,昂扬斗志,奋发有为,在不同的战线、不同的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