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新闻

张建宏:为民办实事 驻村挖穷根

本报记者 孔刚领

“大叔,天冷了,我为您买了一件棉大衣,来穿上试试!”12月26日,建安区张潘镇焦庄村五保户翟青顺家中,驻村第一书记张建宏等人嘘寒问暖,把党组织的关爱送给贫困群众。

焦庄村辖6个自然村, 3230人,是张潘镇最大的村庄,曾是省定贫困村,2015年脱贫摘帽。

今年3月,张建宏到该村任第一书记,他对老少爷儿们承诺:“我要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传递好脱贫攻坚的接力棒,用勤奋和汗水带领贫困群众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美好。”入村后他快速融入扶贫一线工作中,协助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57万元,为村里修建了标准化公厕、卫生室和幸福院。

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张建宏特别关注那些因病因残致贫的家庭,决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少侠,为特困供养人员,张建宏带领她到医院体检。经过申请,徐少侠已入住建安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护理到位,生活有了保障。残疾人焦成林、陈鹏磊行动不便,张建宏协调该区残联分别为他们安装了无障碍扶手,方便了他们出行……

为了提升帮扶成效,确保脱贫户不返贫,张建宏引导贫困户丢掉等靠要思想,确立有付出才有收获观念,激发其内生动力,真正实现精神上的脱贫。

“张书记为了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想了不少办法,一心一意去帮助群众,甚至自己掏腰包。”该村党支部书记董迎选告诉记者。镇村公益性岗位有限,为了助力脱贫成效,拓宽更多的渠道,让农民增收致富,张建宏从工资中拿出1万元作为“志智双扶和爱心帮扶”基金,来帮助那些想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和四类重点人群。

脱贫不稳定户董五州患有多种疾病,张建宏了解到他数年前接受过养殖培训,且小时候喜欢放羊,便鼓励其发展养殖业。张建宏从“志智双扶和爱心帮扶”基金内取出1000元对董五州进行帮扶。董五州于今年6月份购买了6只羊,目前已发展到13只,现在其已经初步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打算明年养殖规模扩大到50只。

贫困户张德政夫妇分别患有慢性病,且年龄都已70多岁。今年6月,张建宏了解到其购买山羊缺少资金,便从“志智双扶和爱心帮扶”基金内取出1000元对张德政进行帮扶。目前,张德政养殖山羊数量已扩大到10只,还享受到了政府给予的3000元养殖补贴。他通过勤劳致富消除了返贫风险,今年10月被评为建安区“脱贫之星”。

“张书记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有时一个月都不回一次家。老少爷儿们的事他很操心,真心实意为村里办实事。”村干部董根法说。

“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做好了,人民群众才会感觉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张建宏告诉记者。截至9月底,随着最后一名贫困户徐少侠的脱贫,焦庄村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了解决。

“驻村除了帮助村民们精准脱贫,重要的是勤走勤访,帮助老百姓,努力让每一项政策落实到位,让每一户贫困户绽放笑容。” 张建宏表示,下一步,要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起,重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谋划好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寻找更多的渠道,让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