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新闻

独臂闯开致富路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古国凡

1月23日,寒风刺骨,在襄城县范湖乡大白村的一处猕猴桃果园里,村民陈广杰左手拿着一把剪刀,正在“咔嚓、咔嚓”地修剪树苗,同时还为修剪过的树杆刷白石灰,防冻防虫害。

为啥用左手拿剪刀?难道是个天生的“左撇子”?原来,1995年,为了生计,陈广杰在河北一家毛纺厂打工时,右手不幸被机器绞掉,做了截肢手术。

不幸造成的困苦,让陈广杰饱尝生活的艰辛。2010年,陈广杰的妻子远走他乡,撇下了他和4个儿女。2012年,四川一女子和他重新组建了家庭,可好景不长,生下一个儿子后,也离他而去。当时最大的孩子13岁,最小的孩子才两岁多,陈广杰一家6口生活在3间跑风漏雨的房子里。

就在度日如年之时,2014年,党和政府的及时关怀如春风吹来。在政策帮扶下,陈广杰一家全年能领到低保金、残疾补贴、年终公益性岗位补贴共计16176元。日子,开始有了转机。

“作为一个男子汉,总不能一直靠政府救济,要自食其力,寻找致富门路,尽快摆脱困境。”陈广杰告诉记者,那时,他的兄弟、妹子在外地打工,家里有8亩地顾不上种。他就接手过来,在全村第一个种植小天椒,第一年就收入1.4万元。第二年,他扩大种植面积,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0亩,连同原来的8亩地,全部种上了辣椒。

陈广杰靠着独臂,没日没夜扑到地里。由于管理科学,到了秋天,他种的18亩辣椒一片火红,当年收入5万多元。此后,他连种辣椒3年,一年收入比一年高。

2019年,他又把种辣椒赚的钱全部投入到种猕猴桃上。种猕猴桃树苗,要打桩搭架子。他顶着寒风下地刨坑,用一只手臂挖坑、打桩,花一周时间在8亩地上立下了370个水泥桩,按时种上了猕猴桃树苗 。

猕猴桃3年才能挂果,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2020年,陈广杰在猕猴桃树下套种2亩秋黄瓜。当时资金困难,乡里协调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先后贷给他8万元,帮他搭建起黄瓜大棚。由于缺乏技术,他种的黄瓜苗有一半出现花斑病。“那个时候我急得团团转,幸好有专家来帮忙。”陈广杰说,经过乡里农技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两天后,黄瓜苗叶净泛绿。一季秋黄瓜,让他净赚了3万余元。

经过一番拼搏,陈广杰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并先后带动10余户困难群众发家,成了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如今,陈广杰的5个子女都在安心上着学,老房子也完成了修整,生活越过越幸福。

“党的政策好,更要向前跑。我相信,等这猕猴桃挂了果,往后的日子肯定是更有奔头儿。”对于未来,陈广杰的言语里洋溢着浓浓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