淌过的激流,因其湍急而更显穿越者勇毅。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魏都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加快恢复,主要指标逆势上扬。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交出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生命至上 筑起抗疫“钢铁长城”
2020年,面对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魏都区第一时间闻令而动、迅速响应。
2020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魏都区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2020年1月22日,全区5700多名党员干部迅速奔赴抗疫一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魏都区坚持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建立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小区四级防控机制,以社区为单元进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四早”工作要求,认真实施人员密集场所暂停营业、小区封闭管理、延伸流调等措施,全区上下筑起了一道抗疫“钢铁长城”,打赢了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魏都区坚持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仅1个月时间,实现了9名患者全部治愈,有力阻断了疫情扩散蔓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冷链物流管理,投入574万元购置防疫物资。在此前提下,魏都区还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连续3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人民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活力迸发 经济持续回稳向好
面对全区经济一季度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该区坚持稳中求进,做好“六稳”“六保”,深入开展“四个一百”“一联三帮”专项行动。2020年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11月,区属重点企业累计生产总值增速全部转正;全年市场主体新增登记4138户,逆势增长7.8%。在艰苦卓绝的疫后大考中,魏都区以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一年来,魏都区10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45.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3.7%;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7.6%;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稳步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1.26亿元,月均增速保持在1.8%以上;曹魏古城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2.89万元。
深入实施“创新年”行动。一年来,魏都区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4.3%;以智能制造为引领,该区深入推进“三大改造”项目17个,完成投资49.8亿元;以智能化改造为重点,开展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智能车间1家,培育“隐形冠军”企业6家;互联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38家互联网企业完成营收42.24亿元,同比增加27.56%。
民生为本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回望2020年,魏都区倾力为民办实事,为民服务在持续提升中走在前列,人民生活日趋向好。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一年来,该区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压缩96.28%,在1130项政务服务事项中,1115项实现“零跑动”;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学校集团化办学、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等改革稳步实施。
城市环境更加宜居。2020年,该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无废公园、华佗路提升改造等32个项目建成投用,劳动路拓宽等21个项目正加速推进;大力实施“四改一增”,改造老旧小区109个、增设停车场3处、提升老街道23条;持续优化城区环境,完成森林抚育400亩、造林350亩,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年来,该区大力实施民生365工程,455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积极组织“99公益日”活动,募集善款1274.6万元,全部用于民生项目;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91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0)》中,魏都区城市宜居度全省第一,城市居民总体幸福感全省第三。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魏都区广大干部群众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抢抓机遇开新局,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魏都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