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铮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全国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每年的3月5日成了学雷锋纪念日。人们一想到雷锋,就会想到“做好事”这三个字。
3月5日也是“河南省志愿者日”。连日来,我市积极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55.7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16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播文明新风尚,彰显着许昌的“城市温度”。
我市各志愿服务组织
累计奉献爱心1468.5万小时
3月2日,在我市开展的“献暖暖爱心”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锁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务工人员等群体,为他们提供关心关爱服务、心理疏导、环境卫生整治、代办购物等志愿服务活动。
3月2日傍晚,长葛市知阅图书馆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看书学习。“我们家孩子4年前都在这里看书,每次来,燕儿都会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现在孩子的知识面和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陪着孩子看书的家长赵一心充满感激地说。
她提到的燕儿全名叫朱晓燕,是长葛市知阅儿童图书馆的馆长。这家图书馆,是她和丈夫赵亮5年前开办的。
5年来,朱晓燕夫妇带动了1000多个家庭开启了亲子阅读,为孩子、家庭带去了健康的阅读及陪伴模式。开馆以来,他们组织开展了200多场亲子故事会、儿童职业体验等活动。
新学期开学,许昌草之根社工中心的志愿者带着图书来到一些乡村学校,为乡村的孩子建造爱心书屋。志愿者陈伊玲说,书籍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爱心书屋使孩子们身在偏远的山区,也能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许昌,类似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还有很多。志愿者们用一个个“小活动”,开展文明实践,用实际行动学雷锋,做好事。
记者从市志愿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招募注册志愿者55.7万人,成立志愿服务团队4809支。2014年以来,我市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837次,向社会累计奉献爱心1468.5万小时。
29850个志愿服务项目
种类齐全,专业性强,各有特色
建安区的瑞贝卡潩水社区联合小区物业公司每月20日开展的“20爱您便民服务”活动渐成规模;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开展的“45分钟书法课堂”让更多的人学习书法;许昌市规划展览馆开展的“规划进社区”深入人心……志愿者走进村庄、社区、校园、企业等,将各类志愿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随着我市志愿服务团体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品牌也越擦越亮。自2014年以来,我市共培育和发起29850个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包括社区建设、孝老爱亲、扶贫济困、便民利民、文化文艺、环境维护、医疗保健、心理咨询、宣传教育等十几大类几十小类,可谓种类齐全,专业性强,各有特色。
在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大同社区的“志愿超市”颇有名气。该社区老旧庭院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多,居民对志愿服务有着多种需求。为给居民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志愿服务,该社区于2019年年初成立了“志愿超市”。与一般超市不同的是,这个“超市”不卖商品,只“接单”。
“有的老人,就想找人说说话;有的商户,就想有人帮着看孩子……大家的需求都不一样。”大同社区党支部书记宋改清说,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大同社区将辖区内注册的500余名志愿者进行归类,推出了医疗义诊、爱心帮扶、邻里互助等14类志愿服务项目,并印成便民服务卡发放到辖区居民手中,让居民根据需求享受“订单式”志愿服务。
市志愿服务中心已连续十几年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文明窗口引导、文明社区共建等“文明天使”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区两级111个文明单位联系对接中心城区111个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健康教育、垃圾杂物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
16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播撒新时代文明“种子”
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摆开桌子,100多位穿戴精神、胸佩红花的老人围坐桌前,兴奋地聊着家常,志愿者们为老人端上瓜果饼干等“小零嘴儿”……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我市各县(市、区)的乡村。
去年,仅长葛市就组织了208场孝道文化大餐活动,场场都有“催泪点”。孝道文化大餐活动,只是我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了“中心、所、站”三级联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特别是该区组织开展的孝亲敬老集体祝寿、金婚庆典、教师节敬谢师恩等活动,大力弘扬敬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2018年10月份以来,我市确定长葛市和魏都区为省级试点,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市级试点,积极推进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63个。
如今,设施健全的文明实践阵地、遍布城乡的志愿队伍、精彩纷呈的志愿服务……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许昌各地,融入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