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华
近日,省政府公布了2020年度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单,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邢亚恒成功入选,成为许昌市卫生系统唯一获得该称号的人才。
邢亚恒师从张庆宪,2009年从郑大一附院研究生毕业。张庆宪是郑大一附院教授、主任医师。“我的老师在纤维支气管镜方面造诣很高,当时我研究的方向就是纤维支气管镜。”邢亚恒说,实习时,她已经可以上手操作纤维支气管镜了。刚上班时,她就能够独立操作纤维支气管镜,做到悬空进镜,不让镜子碰到气管壁,减少患者痛苦,又能很好地帮患者解除病痛。这让该科主任李景钊非常惊讶,连连夸奖她“手巧”“好学”。
邢亚恒很善于用科研思维开展临床工作。“临床工作很繁忙,也很紧张,但在临床工作之余,我喜欢总结与思考,尤其是思考如何将医疗技术与临床经验更好的结合。”3月16日,当被问及获得“河南省学术带头人”称号的心得时,邢亚恒说,平时的工作积累很重要。
临床工作直接面对患者,即使相同的疾病,因个体不同也会有差异。因专业关系,邢亚恒特别注意收集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方面的病例,并利用业余时间分析,发表文章到核心期刊。从2012年至2020年,邢亚恒发表论文20余篇,还探索发明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
善思悟,勤总结。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气管镜检查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各种复杂气管镜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几条气管镜轮流使用,气管镜操作时存放和消毒成为制约工作效率的问题。冥思苦想的邢亚恒从护士的小推车上找到了灵感:既然他们能推着小推车到消毒室为支气管镜消毒,为什么她不能做出一个可移动的气管镜消毒车呢?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改良,邢亚恒终于发明了一种术中可移动气管镜简易清洗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解决了术中快速消毒的问题。
作为一名医生,邢亚恒致力于帮患者减轻病痛,也常常思考如何改良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中,邢亚恒发现肺部有肿块的患者在用半自动活检枪进行穿刺活检时,一次刺入只能活检一次,阳性率低,往往需要多次穿刺,安全性较差,发生气胸和出血的概率增大。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邢亚恒发明了一种肺部多次活检辅助套管针,与半自动活检枪配套使用,可以一次穿刺、多次活检,使出血和气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活检阳性率和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这项发明已经申请了专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偶然的。邢亚恒说,成绩的取得,固然有个人的努力,也少不了一个强大团队的支撑。
一直以来,许昌市中心医院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不仅成立了科教科,建立了科研、教学的平台,着力培养医务人员的科研思维,而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大力进行科技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下,邢亚恒不仅要求科室人员有较强的临床能力,而且要有足够的科研水平,从临床需求出发,进行临床研究,做一名“多面手”。在她的领导下,该科定期对年轻医生开展培训,为科室人员争取进修的机会,让每个人的科研和临床能力得到提升。这也为邢亚恒科研成果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团队基础。
恒以致远。邢亚恒坦言,虽然获得了省学术带头人的称号,但后面的路还很长,她依然会以一颗医者仁心治病救人,依然会坚持临床科研。“这不是为了保住荣誉,而是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邢亚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