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两会专页

让创新激荡许昌“智造”未来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智造之都”建设

本报记者 王金伟 毛迎 崔雨梦

制造业向来被称为实体经济的脊梁,也是许昌的优势产业。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既是许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的“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的‘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被重点提及。

“智造之都”的发展定位,并非简单地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政府工作报告认为,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建立梯度型现代工业体系。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参加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刘金忠——

坚持走智能制造之路,企业发展才能长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创新发展,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坚持以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新需求新供给,释放市场化改革红利,建设中西部更具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对市人大代表、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忠而言,这句话尤为深刻。他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既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又增强了克难攻坚的勇气,为我们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说,对企业来讲,发展的道理很简单:产品卖出去,要得到市场、客户的认可,而实现这两点,只有一条路——重视产品质量,只有引入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才能真正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和实力。刘金忠说,只有坚持走智能制造之路,企业发展才能长久。

建设“智造之都”离不开人才。刘金忠说,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筑人才发展高地,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市政协委员张金国——

创新驱动,跑出“智造”加速度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的重要一年。如何跑出“智造”加速度?市政协委员、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金国说,只有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有力推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需要狠抓技术改造和创新,依靠创新为传统产业添加‘双翼’,实现转型腾飞。”张金国说。

张金国建议遴选认定一部分行业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依靠创新为新兴产业厚植沃土,高起点推进。着力推进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优势产业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依靠创新促使产业跨界融合,实现全方位发展。

改革体制机制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张金国建议,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加快建立创新与人才激励紧密结合的机制,破除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靠创新优化环境,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

市人大代表吕建峰——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助力产业智能化发展

许昌是电力装备制造基地,也是人才聚集高地。近年来,许昌多次出台加快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利好政策,加速企业技术成果落地与推广。

市人大代表、许昌纪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建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制造”到“智造”,电力装备产业智能化发展必须点燃“数字引擎”,加满“智慧动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数字化、智能化是必由之路。

“打造智能电力装备产业,企业要转变思想,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大智能化产品创新力度。”在吕建峰看来,要在电力系统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智能化运维、平台化服务上探索不停,着力打造“电力智造+数字化服务”电力产品链条,为电力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力的“智慧动能”。

吕建峰建议,在电力装备产业智能化发展方面,要加快建立相应制度保障体系,确保相应行业发展规划、方案等顺利落实,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方面,要加强企业间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市政协委员李雪锋——

数字经济赋能,“智造之都”动力澎湃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建5G基站1893个,中心城区实现5G连续覆盖。深入实施“三大改造”,“上云企业”达到6106家……“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对许昌数字经济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备受鼓舞。”3月23日,市政协委员、河南新兵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雪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数字经济是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智能制造成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近几年,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诞生了中华电气网、中华建筑骨料网、中联即送网络科技、兵锋软件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面向全国开拓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的企业。我认为建设‘智造之都’要着眼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智造之都’注入澎湃动力。”李雪锋说。

李雪锋建议,发展数字经济,助力“智造之都”建设,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引导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引导我市大学、培训机构加大数字化行业人才培育。在支持本地企业和引进知名企业落地两方面同时发力,在做大做强本地企业的同时,加大对数字化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