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读 书 是 福

□徐永胜

世界读书日来临,俯首沉思,感触颇多。书柜内30多本图书,陪伴我度过了2020年那不平凡的一年。它们给我的思想颇多收获,让我的精神之树得以成长,对人、人生、人生之路颇多感悟。

出身教育世家,我迄今依然爱读教育理论书籍。精读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谭旭东的《儿童文学概论》、著名儿童作家徐鲁的《童书评论集》,对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儿童文学写作、阅读和评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开阔了自己对于儿童文学的视野。在欣赏许昌市文联主席张小莉的《曹操传》《小车不倒只管推》时,我从中感受到雄浑壮阔、慷慨激昂的建安风骨,了解了平凡英雄的进取精神。夜读《士兵突击》《亮剑》《铁道游击队》时,让我走入火热的军营,与青春英雄为伴,让红色基因在血管中沉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忧杂货店》让我领略了外国名家名著的魅力,使我对奇幻的人生产生诸多感慨。还有儿童文学家李东华的《焰火》、曹文轩的《火印》,心理刻画入微,写作手法娴熟,故事情节设置巧妙,大家之文采令人叹服。再看已读多遍的《红楼梦》,理解了小人物刘姥姥、贾芸的人生智慧,目睹了豪门大厦覆灭的无常……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政府督学魏胜先跟我说过“读书是福”,并欣然提笔赠送墨宝“读书是福”。他引用古语对我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谏之友谓之福。‘五福’之中,读书排列位首,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推崇。”

读书有诸多好处,增智慧,学知识,明事理,开眼界,阔胸怀,我久已闻之。梁实秋曾说过:“读书得以开茅塞,除陋习,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掌性灵,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孤陋不偏执。”然“读书是福”的理念,我曾不以为然,总感觉读书就像呼吸自由的空气,沐浴金色的阳光,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读书是苦差事,读书人是书呆子,满身清贫气,何来福气。

我似长途跋涉的寻道人,竟然由爱读书而走上了写书的不平路,并结识了一大批同行于此道中的读书人、写书人。2020年,历尽波折,我的反映家风家训和廉洁文化的《戒尺》得以出版。诸多爱读书的人及由此爱屋及乌的人让我念念不忘:青岛出版社少儿期刊中心总编连建军,疫情期间,乘飞机、汽车,辗转到许昌参加《戒尺》新书发布会,如同单刀赴会的关云长,让我感叹这位智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有胆有勇。许昌市文联主席、青年作家张小莉欣然提笔,为该书作序。河南省纪委、许昌市纪委、魏都区委的有关领导更是对此书大力支持,《戒尺》在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连载,省内外读者好评如潮,无数读者点赞。一部反映优良家风家训和廉洁文化的儿童图书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让我始料未及。难道这是读书之福吗?我摇头哂笑,对“读书是福”仍然是不置可否,感觉读书仅是个人兴趣而已。

后来,因为《戒尺》,我到河南省纪委宣传部与领导谈创作初衷和写作心得。当我站在河南省纪委大门前,望着庄严肃穆的大厦,盯着充满浩然正气的牌子,看着忙碌进出、勤勉肃贪的纪检干部,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作为一名读书人,作为一名作家,我的心中升腾起奇异的感觉,如同醍醐灌顶,猛然顿悟到“读书是福”的含义。 

观世事,有多少人追求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奔波于酒桌、牌桌之间,为了口腹之欲,骄奢淫逸,贪赃枉法,整日头脑昏昏,神思疲倦,丧失信仰,丧失对知识、对天理的敬畏,做事肆无忌惮。他们无工夫读书,没时间读书,不屑于读书,不爱读书,特别是不读红色书、圣贤书,当“祸从天降”,这些人悔之晚矣。他们身陷囹圄之时,哪里还有机会去读书?哪里还有心情去读书?哪里还有精气神去读书?

是啊,读书是身体之福。“这些年,从酒桌上倒下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的干部有之,连续几天‘砌长城’而突发疾病的干部有之……”通过读书,养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神清气爽,这样干工作就会充满激情和朝气。通过读书,可以把精神的强健传递给肉体,美好的生命不但充实有意义,而且将得到延伸。正如作家池莉所言:“我们每一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但通过阅读,一个人可以活好几个一辈子。” 季羡林、杨绛、冰心,这些热爱读书的人长命百岁,身康体健,我想定是读书带来的身体之福。

是啊,读书是精神之福。通过读书,能知名人跌宕人生,看凡人平淡生活,明哲人智慧,听俗人絮叨,能让人对理想、信念、人生有更多的思考,让自己思想更深邃,心胸更加开阔,做人处事更豁达,不拘泥于犄角旮旯中钻牛角尖,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踏实。通过读书,补充心灵的维生素,保持心灵的健康,少了夜里的辗转反侧、心神不宁,让生命从容不迫,温馨敦实。当我们身陷尘世的羁绊而消沉浮躁时,读几册书,会倍觉神清气爽,能按住那一颗躁动的心,守住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从而欣赏到更多更广的美丽风景。

是啊,读书是家庭之福。夜晚万家灯火,父母妻子孩子,或各居一室,捧书静读,或聚于客厅,谈读书心得,书香飘散在家庭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如水的灯光,氤氲的亲情在此刻得到无间的融合,浓浓的亲情在亲人的心间飘荡穿梭。通过读书,夫妻和谐,妻子不再为夜不归宿的你牵肠挂肚,年迈的父母少一点惦记,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徜徉在书的海洋中,玩耍,嬉戏,汲取知识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家和万事兴,读书可以让家成为心灵的港湾,让爱驻在每位亲人的心中。

是啊,读书是命运之福。任正非说过:“成功没有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学,那就是读书。”他在中年时期,处于命运的最低谷,没想到因为读书这个人人都可习得的习惯,彻底改写了失败者的命运。当他细读《曾国藩传》时,整个人突然顿悟。当晚回家,任正非就收拾好心态,稳扎稳打地学习各种优秀人物的经验,重新为自己树立信念。经过几年的沉淀,他一鼓作气创办了华为,而如今的华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榜样。追根溯源,可以说读书改变了任正非的命运,成就了任正非,成全了华为,让华为扛起了民族品牌振兴的大旗,让中国在5G之路上遥遥领跑。

是呀,读书是儿孙之福。曾国藩有对儿孙后代的八字家规,即:书(勤读书)、蔬(种蔬菜)、鱼(养鱼)、猪(喂猪)、早(早起)、扫(打扫)、考(祭祀)、宝(善待人)。后人戏称其为治家的“八宝饭”,其中书排首位。一个家庭有了这“八宝饭”,便拥有了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曾家始终保持了谨严的读书家风,名人辈出,延续五代不衰。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都得益于曾国藩治家有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了《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四集电视专题片,其中的孙小果案、孙茂才案、严春风案、向力力案中,往往是父母沉溺在贪欲之海里,迷失在灯红酒绿中,没有时间读书。他们为孩子准备了几辈子也用不完的物质财富,却没有留下半点精神财富。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风不正,贻害子孙。家里面没有书香,满是铜臭味,子孙满脑子攀比,满眼钱财,追逐奢侈生活,从小就不爱读书,成为躺在钱堆上的行尸走肉。当老子这棵大树哄然倒坍,可谓是树倒猢狲散,子孙后代惶惶如丧家之犬,不知如何生存。

是啊,读书还是社会之福,读书可以减少社会的暴戾气、急躁气,让社会更加和谐,更加文雅,更加风清气正。如今,书香城市已经成为一座城市幸福文明的重要标志。

读书吧,读书是一种有品位的爱好,读书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读书是一种高尚的追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读书是人的一种福气。读书是福,请把这四个字牢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