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如一日,她用自己平凡的每一天努力奋斗、奋力追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干出成绩,也能追求自己平凡而伟大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她是河南凯豫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布机车间甲班的一名挡车工刘瑞玲。今年,她荣获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至2018年,刘瑞玲共生产各类坯布108万米,超计划完成5.4万米,疵布匹数每月平均减少4匹,累计少出疵布216匹。她以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操作技术,在公司举办的各类操作比武活动中,连续4年夺冠,多次获得质量标兵、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不平凡的工作成绩背后是她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从入职至今,她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也从未停止追梦的步伐。
初入职时,面对众多岗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技术含量最高的布机挡车工岗位。入职培训时,她一站就是8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为了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她比其他员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结是挡车工的基本功,别人打500个,她打1000个;别人练习半个小时,她练1个小时;手上被纱线勒出了深深的血印,她缠上创可贴继续练。她通过刻苦的技术练兵,凭着坚韧不拔永争第一的工作劲头,打结速度和质量合格率在同工种中稳居第一,操作单项和全能测定中都超出了优一级手的水平,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刘瑞玲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她也明白只有大家的技术都提高了,整个织布厂的产品质量才能有质的飞越。她提议轮班挡车工组建一个操作技术、产品质量交流群,分享经验,教授技术,传授经验。刘瑞玲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新员工学习基本功。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在的班组形成了“操作技术不会有人教,坏车不好有人帮”的良好风气,在布机甲班营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赶、帮、超”勇争第一、团结和谐的快乐工作班组。
“班上没人,我总不能把十来台车停下来吧,那一个班得少织多少布啊!”2016年大雪,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刘瑞玲住进了厂宿舍,一住就是一星期。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家庭,但她更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几年如一日,刘瑞玲在自己的三尺车弄里尽职尽责,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偷过一次懒。即使天气炎热,车间燥热,她仍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即使不小心摔肿了腿,她硬是照常接班。公司推行提效扩台工作,在其他挡车工存有疑虑的情况下,她主动提出可以把自己的车位作为试点,最终她用事实打消了其他员工的疑虑,实现了公司成本和员工收入的双赢目标。
面对新形势,她主动适应;针对新需求,她积极满足。客户提出了坯布质量检测美国4分制标准,她就抽时间找技术人员借阅美国4分制标准的资料,在工作中摸索符合美国4分制相适应的打结方法、开车标准,力争满足客户要求。如今,刘瑞玲正在博采众长,学习全国纺织比武优秀者的工作法,在努力探索符合凯豫生产实际的织布操作法。为了保持车位温湿度适宜、质量稳定,同时也为了保持机台干净整洁卫生,刘瑞玲自制小工具,真正做到了“操作工具不离手、清洁工具不离手”。
刘瑞玲通过自己辛苦付出和超常的毅力,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在一线的职工中树立了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形象,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2017年,刘瑞玲被鄢陵县人民政府授予鄢陵县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荣获许昌市劳动模范称号。
“我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已,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刘瑞玲说。对工作上心,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有心,她抱有满腔的热情;对工作真心,她总有十足的干劲。在最苦最累的一线挡车工岗位上,她用自己的坚守荡涤了“年轻人不进工厂,有能力不当工人”的世俗就业观念,她用自己平凡的坚守诠释着“敬业爱岗、精业勤业”的真正含义。